1引言
三網融合在世界上已推動數年,并取得長足進展,而構筑下一代網絡NGN進行三網融合,已成為人們的共識。日本NTT已率先推出了NGN商用網,美國的大電信公司也在積極探索NGN發展之路。為什么要發展NGN,它的主要目的是可將固定電話IP化,以適應發展需要。另外NGN還可以給用戶帶來極大方便,這主要表現在:通過FMC實現人們無論在什么地方,都可方便地使用電話;NGN實現了三網融合,可用一個網向人們提供電話、電視和高速上網;在寬帶業務方面還會提供遠程醫療、遠程教學、電視會議和依據RFID對物流進行管理等,同時它采用應用與控制分離的兩層結構,特別適合業務應用與網絡發展,因此受到普遍歡迎。但由于NGN還是個新生事務,因此向NGN過渡將不會是一種模式,日美在構筑下一代網絡上,三網業務融合都搞的非常火爆,特別是業務融合都已非常有成效,雖然總的說來目標一致,但差異也很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作為NGN網絡基礎的寬帶接入,日本已把FTTH作為最主要的寬帶接入技術,而美國目前仍以DSL和cable modem為主,用戶光纖近年才剛剛啟步。在政策面上相比,日本政府政策導向更加突出,日本已把NGN商用化,而美國側重于業務融合;美國IPTV搞的非常火爆,國內業已普及,而日本2008年才正式啟動;美國固定電話被移動電話和VoIP替代比日本更加顯著,美國VoIP的主力軍是有線電視公司,而日本則是通信公司,如NTT等;移動通信美國仍有很大發展空間,在網絡中地位比較重要,相比之下而在日本就沒有美國那么突出,同時作為三網融合進一步地發展,美日兩國都在推動移動通信與廣播網地融合,但相比之下,在這方面,日本的通信公司更積極一些。這些差異造成他們在構筑下一代網絡上,就有很多不同。
2 日本寬帶接入市場現狀
日本由1996年10月推出cable modem,在1999年推出xDSL,在2001年3月又推出FTTH等寬帶接入技術。日本寬帶接入由于市場競爭和寬帶業務的發展和政府的政策導向,促使用戶光纖發展的很快。據統計,到2005年12月底,FTTH用戶數為463.7萬戶,其中NTT的FTTH用戶數為282萬戶,據日本總務省公布的資料,到2006年第二季度末,日本的用戶光纖用戶數就高達631萬戶,其在寬帶用戶市場中的份額就已經占到了23.4%,僅次于ADSL,是日本第二大用戶寬帶接入技術,一舉使日本成為世界上頭號用戶光纖大國;到2007年第一季度末,FTTH就發展到880萬戶,市場占有率達到33%,ADSL用戶為1401萬戶,市場占有率下降到53%,這時寬帶用戶總數達到2644萬戶;到2007年6月底,日本光纖寬帶的用戶數達到了966.3萬,占寬帶用戶總數的36%,而ADSL的戶數為1378.6萬,ADSL用戶數占寬帶用戶總數的比例也從原先的53%下降到51%。從2005年第一季度開始,到2006年第二季度連續6個季度, FTTH的用戶增加量都超過了ADSL的增加量,同時到2006年第二季度,ADSL就出現了負增長。
日本總的寬帶用戶數由2007年12月31日到2008年3月31日為止的3個月中增長了1.6%,到2008年3月底寬帶接入用戶數達到2874.97萬戶,其中NTT的東、西日本公司增長1%,市場占有率達到46.8%;占第二位的是軟銀公司,其寬帶接入用戶數減少了0.8%,其市場占有率為17%。FTTH在同一時期增長7.3%,總數達到1215.3萬戶,其中NTT東、西日本公司市場占有率增長0.8%,達到72.2%,占第一位;電力公司和以前沒有變動,市場占有率仍維持在10.2%;KDDI減少了0.3%、市場占有率為5.8%;USEN也減少了0.3%、市場占有率為4.6%。從光纖用戶種類上來看,NTT東、西日本公司在獨立式住宅小樓和商業用戶中,市場占有率增長了0.4%、達到78.4%; DSL在同期減少了3.2%、總數達到了1271.1萬戶。
日本總務省于2009年12月25日公布的數據表明,到2009年9月末為止,寬帶用戶數較前期增長1.3%,總數達到3132.2萬戶。從類別上分析,FTTH用戶數比前期增長了4%,達到了1651.9萬戶,其中NTT占到了74.3%;DSL用戶數比前期減少了3%,總數達到了1050.5萬戶。DSL持續呈下降趨勢。
關于日本FTTH的今后發展預測:日本到2010年3月底將會達到1980萬戶、2011年3月末將達到2430萬戶。
日本寬帶用戶歷年發展狀況,請見表一。
表一 日本寬帶接入用戶發展統計表(單位:萬戶)
日本寬帶接入市場上近年來一個顯著特點是FTTH在快速增長,而DSL在持續下降,cable modem市場占有率不高,到了2008年6月底,FTTH與DSL發生了逆轉,FTTH用戶數總量已超過了DSL的用戶數。
在2006年8月,日本政府發表了“到2010年寬帶發展戰略”一文,提出要使日本家庭中都能用上用戶光纖等超高速寬帶,到2007年3月底日本超高速寬帶已覆蓋了95%的日本家庭,計劃到2010年要覆蓋全部家庭。
3 美國寬帶接入市場現狀
現以2006年7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發表的關于美國寬帶接入的報告書「High-Speed Services for Internet Access: Status as December 31, 2005」為據,并參考其它資料, 繪制出圖一。
到2005年底,美國寬帶用戶達到4280萬戶。
美國因為幅員廣大,很多郊區及鄉下的網絡架設并不完善,再加上分散的人口,讓網絡架設費用相形昂貴。根據調查到2007年,美國仍有18%的家庭是采用撥號上網。
近年面對寬帶接入用戶市場的強勁需求,電信公司不失時機地推出了更高傳輸速率的用戶光纖服務,如Verizon公司推出的用戶光纖系統FiOS (以前是FTTP),目前向用戶提供3種不同速率的業務,即傳輸速率下行為5Mbit/s、上行為2Mbit/s;下行為15Mbit/s、上行為2Mbit/s;下行為30Mbit/s、上行為5Mbit/sk,月租費分別是34.95美元、44.95美元和179.95美元,并計劃到2010年覆蓋1600萬個家庭,將可使本網50%的用戶能夠享受光纖服務。AT&T公司也宣布,打算在今后3年內強化用戶光纖網絡的建設,向用戶提供高速上網、IPTV和電話的捆綁服務,并使50%的本網用戶轉由用戶光纖網絡去承載。
據paks Associates調查,到2012年全美將有3300萬家庭擁有10Mbit/s的接入能力,而在2007年則為570萬戶,占寬帶的9%,家庭寬帶普及率美國07年超過了50%,據市場調研公司Parks Associates稱,到2007年年底,有超過6千萬個美國家庭將通過寬帶連接到互聯網上,約占美國家庭數量的55%。美國通信運營商Qwest于2008年4月下旬推出了一項有著更高速率的DSL計劃,該項計劃將在其23個主要市場推出;到今年年底,這項服務將提供給200萬個用戶。具體的收費情況如下:下載速率每秒20Mbit/s,每月收費104.99美元;下載速率每秒12Mbit/s,每月收費51.99美元。若與本地電話捆綁在一起時,兩項服務的價格均減少5美元。為了提供更高的寬帶接入速率,Qwest表示將投資3億美元升級現有的網絡,把光纖引進到附近地區。
目前美國有線電視公司廣泛采用 Docsis 1.0(同軸電纜數字傳輸標準)技術,但Docsis 1.0技術帶寬有限,最大僅能提供40Mbit/s的共享下行帶寬,顯然不能滿足越來越多的多媒體應用需求,而有線電視公司的一種升級換代產品Docsis3.0已開始試用,該技術被華爾街日報稱作是可以與寬帶接入技術剛出現時所造成的震撼相比擬,將使有線電視公司在現有HFC網絡框架基礎上,向用戶提供可與Verizon的FiOS(用戶光纖系統)相當的傳輸速率,以扭轉競爭劣勢,資料顯示,在2008年4月初,Comcast公司已在明尼蘇達州的Twin Cities地區推出了每秒50Mbit/s的服務。
進入到2007年后,電話公司的FTTH進入到快速增長期,到2008年電話公司更把注意力集中到FTTH上,致使DSL增長量少于cable modem。
目前有線電視公司已經擁有3530萬寬帶用戶,而電話公司的寬帶用戶只有2970萬用戶(單指DSL用戶)。AT&T繼續蟬聯全國最大寬帶接入網絡連接服務商的地位,共有1470萬用戶(單指DSL用戶),第二名的通信廣播公司(Comcast)擁有1440萬用戶。
目前有超過50%的美國高速互聯網用戶已經設立了幾款家庭寬帶網絡,根據ABI研究機構最新的數據,家庭網絡不再是早期的適配器技術,研究者表示,其目前正在逐步被應用于連接臺式電腦,便攜式電腦,和游戲控制板,和具有Wi-Fi功能的移動設備。
美國的寬帶網絡,到2008年六月為止,總戶數約6620萬戶,普及率為22%。
數據顯示日本的寬帶速度比美國高出了許多,在日本廣告平均的下載速度為93.7Mbit/s,而2008年10月份美國的廣告平均下載速度為 8.9Mbit/s。
最近英國Ofcom(英國電信監管機構)2010年初公布的數據表明,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德國、意大利和加拿大等12個國家,在互聯網、電信、電視、電臺等領域中,在歐美用戶寬帶依然是以DSL為中心,而日本則是3G突出。上述各國在100個家庭中,其平均寬帶用戶數,加拿大為74.6戶、英國為67.1戶、法國為63.9戶、美國為63.7戶、日本60.5為戶、德國為56.2戶、意大利為46.6戶。這個研究報告所謂的寬帶用戶,指具有128Kbit/s以上速率的用戶。從用戶寬帶類別分析,在日本、美國、加拿大DSL約占40%的比例,而歐洲各國DSL約占到80%到90%的比例,可見在歐洲用戶寬帶DSL是主體。英國計劃到2012年,幾乎所有的家庭都要實現2Mbit/s的寬帶接入。如果從移動市場上來看,在每百人中的3G用戶平均數,日本達到了68.8,意大利達到了49.8,英國達到了29.4,而12國最低的加拿大僅為5.3,顯得日本最為突出。
4 美日IPTV市場分析
美日在IPTV方面存在著巨大差異,目前美國最大的兩家通信公司AT&T和Verizon,都在大力推進用戶光纜網的建設,并在寬帶接入網上推出電話、電視和高速上網捆綁式服務,已取得很大成效,如Verizon公司推出的FiOS TV,到2008年1月其IPTV用戶數已達100萬戶,已進入全美有線電視市場的前10名。又如AT&T推出的U- verse,同期IPTV用戶數也達到了20萬。面對通信公司咄咄逼人的攻勢,占有有線電視市場70%市場份額的CATV公司,采用了在現有HFC網絡上使有DOCSYS3.0升級技術,使傳輸速率最高可攀升到160Mbit/s和120Mbit/s,以與FTTH技術相抗衡。相比之下日本的情況,IPTV市場剛剛啟動,NTT在2008年剛取得IPTV的經營許可,以前向社會提供的服務僅限于動畫和視頻傳輸通道等,還不能對外提供電視節目和電視廣告插播等服務;相反NHK等日本電視廣播公司,也還沒有用構筑自己的光纖網向社會提供IP電話的意圖。在日本通信與電視相互進入對方市場的門檻比較高(政策管制面上的)。另一方面,在美國通信與電視業間相互進入對方市場的門檻則比較低,大的CATV公司除用cable modem向社會提供網絡電話(VoIP)和移動電話之外,還向中小企業提供專線,并構筑企業網絡等。AT&T和Verizon等大牌通信公司,已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用戶光纜網,并在寬帶接入網上提供電話、電視和高速上網等捆綁式服務,而不是單純的提供傳輸通道了,他們現在已在自己的網絡上向社會提供自家品牌的電視節目、廣告。AT&T和Verizon等公司制定的下一代網絡目標是,要能有效地和CATV公司競爭,在自己的網絡上還要具備廣告插入和電視節目編輯等CATV業的核心業務功能,并為2008年前后電視和移動業務的融合作好準備。由上述觀點出發,NTT公司的NGN始終是在通信行業的框架內去處理電視業務的問題,被稱作為“水平分離型”的下一代IP網,而美國AT&T、Verizon等公司的下一代網則被稱作為“垂直整合型”的下一代IP網。再詳細地看的話,AT&T與Verizon在網絡發展策略上也有不同,雖說同樣在對用戶光纖網進行巨額投資,但Verizon公司在電視節目編輯和廣告插入等方面,基本上與CATV公司相同,因此把該公司的IPTV稱作光CATV是正確的,他們為了早點進入CATV市場,就采用了成熟的技術,由于他們策略上的成功,由2006年開始加速推進IPTV,并取得明顯效果。關于FiOS TV,據美國Verizon公司高層領導坦言,他們還將要推出新業務,并具有以下特點:
1.強化了IM/會見機能
依據該機能能夠向移動電話和PC用戶提供適當的認證手段和路徑控制功能。例如移動用戶拍攝的照片發給朋友時,即使不在服務區內,也可自動傳送到自己的PC上,而后以短消息方式進行通知;
2.游戲移動化
以CATV、IPTV作基礎的游戲項目,Verizon公司預測到2010年將會在市場上占有20%的份額,不僅帶有USB接口的網絡游戲機玩家、而且用移動電話和PC機能夠通過STB(機頂盒)上的字幕進行網絡游戲,就是不同的裝置間也可進行游戲對決;
3.雙向廣告投入
如在觀看烹飪類節目時,通過遙控器上按鈕操作,可一邊觀看食譜,一邊可通過Amazon.com網站將名廚專著購買。決算時可用信用卡方式,或由FiOS系統提供的付款通知單進行;
4.游戲自動操作
FiOS系統可通過家中Wi-Fi路由器對室內進行監控。如通過家中Wi-Fi路由器附屬的數字攝像設備對室內進行攝像,路由器可把攝像自動傳送到家庭中的電視機、PC或手機上。還有可用移動電話一邊查看家中傳感器上信息,一邊可對室內溫度、照明進行控制。
日本NTT的NGN是以封閉型的、以IP技術作基礎的NGN核心網上去提供IPTV,可以說是走遠道了!另一方面,AT&T是利用封閉型的IP網提供純粹的IPTV,這對構筑下一代網來說,也是走了近道,包含了選擇還沒有被驗證的新技術,該公司的IPTV業務品牌稱作為「U-verse」,開始之初,在提供IPTV過程中也曾產生過圖像延遲、畫面產生碼賽克現象、甚至出現圖像停頓,后來他們采用了大容量IP機頂盒,通過先下載后再邊播放,和開發出相關軟件產品而解決了上述問題。由上面分析來看,不能說AT&T采用的技術比NTT落后。在IP網進行圖像傳輸中,采用MPLS(多協議標記交換)等兩層結構技術,對于日本的情況,其國土面積較小(其面積不超過美國加里福尼亞卅的面積),傳輸距離不長,而美國則幅員遼闊,由圖像編輯中心到用戶,其傳輸距離比日本長的多,在這樣長距離上確保傳輸圖像的質量,比在日本遇到的技術難度要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