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蘋果公司在用戶信息收集知情權問題上面臨新的質疑。《華爾街日報》4月25日披露的一項測試結果顯示,蘋果的iPhone手機在定位功能關閉后仍在收集用戶的位置信息。
在上周率先披露谷歌、蘋果均收集手機用戶位置信息后,《華爾街日報》科技記者詹妮弗·瓦倫蒂諾·德弗里斯又進行了新測試。這次德弗里斯使用的手機,是恢復至出廠設置并使用蘋果iOS最新版操作系統的iPhone 4。
測試步驟如下:德弗里斯首先關掉iPhone默認為“打開”的定位功能,并立刻記錄系統文件中當時保存的手機位置信息,然后帶著手機前往新目的地。德弗里斯發現,在關掉定位服務后的幾小時內,iPhone還在繼續收集并保存新的位置信息。收集的信息包括手機所在地的經緯度坐標值和相應的時間點,但坐標值并不準確,也沒有顯示用戶在某地停留時間的長短。
包括獨立安全研究人員索坦尼在內,其他一些科技觀察人士也在博客上記錄了類似發現。
蘋果曾表示收集位置信息是符合用戶協議規定的,用戶在關掉定位功能后信息收集不會繼續。
此前的4月22日,《華爾街日報》報道說,蘋果的iPhone和使用谷歌Android操作系統的手機每隔數秒會自動收集用戶行蹤信息,并將這些私人信息返回給兩家公司,儲存時間可長達數月之久。
蘋果公司去年7月提交給美國國會的一封信也引發了媒體關注。信中說,iPhone在搜索手機信號時,會收集用戶所在地的無線網絡及定位信息,蘋果會收集這些數據用于建設定位信息數據庫。
去年,《華爾街日報》一項調查顯示,很多受大眾歡迎的手機“程序”在未經用戶知悉或允許的情況下,將用戶的位置數據和其他個人資料與第三方分享。研究公司Gartner稱,定位服務市場將由如今的29億美元增至2014年的83億美元。
《華爾街日報》稱,美國眾議院議員、兩黨聯合隱私權小組聯合主席愛德華·馬基4月21日致信蘋果首席執行長史蒂夫·喬布斯,要求喬布斯在15個工作日內即5月12日前就“泄密”事件作出答復。4月23日,馬基呼吁美國國會就此事對蘋果和谷歌展開調查。他說,收集用戶信息的做法存在隱患,如果犯罪分子破解手機系統窺視孩子們的行蹤,后果將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