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著力于改進終端的用電安全監控及交互性等功能,提出了一種智能化終端——智能電表" title="智能電表">智能電表的設計。該智能電表可獨立運行,單獨安裝于學生宿舍內,除能高精度計量電能之外,還可自動識別、限制大功率電器,宿舍無人則切斷供電,杜絕大功率用電、無人用電的隱患;可實時提示電量不足,交互性大大增強;利用RS-485通訊模塊可便捷接入現有用電管理系統,作為現有用電管理系統的終端。功能上的獨立及單獨安裝也使得施工時只需簡單的總線型供電線路即可,無需按照現有系統的星型供電線路施工,布線成本降低75%以上,施工難度也大大降低。
1 智能電表硬件結構
圖1即智能電表基本結構框圖。本電表由主控模塊、熱釋電紅外人體探測模塊、計量模塊、周邊控制模塊" title="控制模塊">控制模塊以及RS-485通信模塊構成。硬件上采用模塊化設計,可根據實際需要加入其他模塊擴展功能。模塊化設計使得各模塊可獨立運行,同時也可降低主控CPU負荷,只需進行簡單響應各模塊信號,無需復雜運算處理,簡化程序運行,降低出錯率。
1.1 主控模塊
為徹底改變現有系統終端功能完全依賴中繼實現的弊病,提高終端的獨立工作與智能監控能力,將單片機作為終端的主控核心,脫離對中繼功能上的依賴,獨立對多路信號采集與判斷,響應各種信號并執行相應動作。主控模塊包括微處理器及周邊電路,微處理器采用STC12C5 204AD單片機,其內置EEPROM、硬件看門狗以及掉電檢測電路,豐富的內置功能模塊可大大簡化周邊電路設計,同時也提高了系統本身的抗干擾能力。該主控模塊功能如下:
(1)通過外部中斷INT0引腳采集電量模塊送來的計數脈沖,計數并存儲。
(2)監控P1.2引腳電源電壓,掉電時將用電數據存入內部EEPROM。
(3)利用串口實現與集中器或上位機之間的數據傳送、指令執行。
(4)根據電量計算結果和紅外檢測狀態啟動周邊控制模塊,提示電量不足或切斷供電,杜絕無人情況下電器運行,確保用電安全。
原理圖如圖2所示。
1.2 ADE7755計量模塊
電能計量部分采用專用計量芯片ADE7755,采用330μΩ錳銅分流器作為電流采樣元件,將采樣得到的電壓輸入V1P、V1N,另通過電阻網絡將電壓采樣送至V2P、V2N,經內部轉換、相乘后得到有功功率瞬時值,從引腳CF以較高頻率輸出至主控CPU引腳INT0產生中斷,實現脈沖計數。主控模塊累計脈沖個數,計滿設定數值后清零,并將電能數值減1,存入內部EEPROM保存用電數據。本模塊設定SCF=0,S1=1,S0=0,G1=G0=1,增益G為16,由公式
已知8.06為常數,V1、G、Vref以及F1-4值給定,只需調整分壓電阻即可調整V2值。本模塊調整V2后設定脈沖常數為1 600,即計滿1 600個脈沖為1 kW·h電量。可以設定更高的脈沖常數值進行計數,只需靈活改變相關參數即可。
1.3 熱釋電紅外人體探測模塊
為填補現有終端對安全監控功能的空缺,尤其是無人情況下用電的監控,采取簡單實用的紅外探測" title="紅外探測">紅外探測技術,實現對宿舍有無人員活動的監控,無人情況下自動切斷電源,杜絕無人用電,有人情況下即恢復正常供電。本模塊采用熱釋電紅外傳感器RE200B;信號處理電路采用高性能的處理集成電路BISS0001,其原理電路設計如圖3所示。
傳感器RE200B獲取信號送入1IN+,利用BISS0001內部的運算放大器OP1作為熱釋電紅外傳感器的前置放大,放大后經C4耦合至2IN-,進行第二級放大。由BISS0001內部的電壓比較器構成的雙向鑒幅器處理后,檢出有效觸發信號啟動延遲時間定時器。同時A與VC置1,設定為可重復觸發工作狀態,確保室內有人的情況下持續輸出高電平,避免不可重復觸發狀態下的短時間低電平誤判。其中可變電阻Time為輸出延遲時間Td的調節元件,可變電阻Sensitive為靈敏度調節元件,在具體設計中可以根據式(4)調節Td。
1.4 周邊控制模塊
該模塊實現供電控制與剩余電量提示,包括繼電器驅動電路、LED電路。LED由單片機直接驅動,在此不再贅述。繼電器驅動電路如圖4所示。
繼電器采用單線圈磁保持繼電器,改變觸點狀態只需在A、B兩端加上30 ms左右的反向脈沖即可,不需要持續供電維持閉合、斷開狀態,滿足系統低功耗的要求。單片機控制繼電器只需改變P1.7、P1.6引腳狀態即可,并禁止P1.7、P1.6同為1,避免所有三極管同時導通造成電源短路故障。
2 智能電表軟件設計
軟件設計包含用電監控、紅外探測、掉電檢測以及串口通信,同樣采用模塊化設計。本部分主要介紹用電監控、紅外探測及掉電處理,串口通信限于篇幅則不再詳述。系統軟件框圖如圖5所示。
初始化包括單片機初始化和周邊模塊的初始化。系統加電后,單片機對各I/O口重置為預定模式,看門狗初始化、串口中斷初始化、定時器初始化、掉電檢測初始化等。周邊模塊即電能采集、紅外探測以及控制模塊的初始化啟動。
2.1 用電監控
該部分為智能電表主要功能設計單元,包括電量處理、功率檢測及數據存儲。
程序初始化進入電量處理,首先讀取內部EEPROM中計數值count,做為此次計數的初始值Tcount。開啟中斷后即對INT0送入的每個電能脈沖下降沿響應中斷,并累加Tcount,等待下一次下降沿產生新中斷實現循環計數。Tcount累加至1 600后W減1并重新賦值給W,爾后清零Tcou-nt,重新開始計數。當W≤1時將啟動LED提示程序,預警電量。
功率檢測通過軟件方法實現。利用定時器,開啟周期為5 s的定時,對此周期內電量脈沖數進行累加統計,與設定值p進行比較,若>p則認為大功率用電,立即切斷供電,延時一段時間后恢復供電,并標記違規用電次數Tcount,存于內部EEPROM中以備上位機數據錄入。
為確保數據存儲安全可靠,軟件設計中采用兩種方法:一是電量值W每次完成減1即存入單片機內部EEPROM,然后向上位機更新電量數據,及時轉存、更新數據;二是數據分存時的對比,存入數據時,單片機與上位機各自對W值進行比對,只有更新后的W值小于原數據W時方為有效數據,確保數據存儲準確無誤。
2.2 紅外探測
此部分軟件設計只需檢測P1.5引腳是否為有高電平輸入即可實現簡單邏輯判斷。硬件上紅外探測模塊本身有輸出延時Td,結合軟件上的冗余驗證,確保判斷正確無誤。實際使用中還可以通過增加探測模塊,經二極管線與后實現多個信號源輸入,提高探測范圍和準度。
2.3 掉電處理
基于STC內置的低電平檢測功能,結合中斷應用,當檢測到P1.2腳電壓低于設定值4 V時產生中斷,單片機將Tcount值以及電量值W存入內部EEPROM,作為下次計數啟動初始值。其程序流程與電量計量模塊相同,只是中斷優先級略低,故此處略去不再細述。
3 結束語
本智能電表的特點:一是用簡單、實用、成熟的軟硬件設計實現了宿舍無人條件下的用電監控,杜絕用電隱患,實時提示功能簡單實用;二是與現有公寓用電管理終端相比,本電表可脫離集中器與上位機獨立運行,功能上不再依賴中繼模塊,可單獨安裝,不但大大降低了線路成本,還降低了施工難度,實測表明本電表可智能化監控用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