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為介入SNS業務,不太可能吧?”面對記者的詢問,不少互聯網業內人士均一臉驚詫。
?
風起于青萍之末。
?
2月3日,知名互聯網社區網站51.com市場總監龍振威對本報記者證實,51.com已與知名通訊設備提供商華為簽署合作協議,后者將成為其網絡設備整體方案服務商。據悉,51.com為此項合作的投入將超過億元。
?
作為通訊系統設備商的華為與互聯網社交網站的大手筆合作,讓業內對華為將涉足SNS運營的猜測頓時喧囂塵上。
“此項合作,華為目前僅是提供設備整體解決方案。”與華為方面三緘其口類似,51.com方面在接受采訪時也是出言謹慎。
?
但華為布局SNS業務或許并非空穴來風。2月4日,記者從可靠渠道獲悉,原MySpace.cn運營總監嚴文波已于日前正式加盟華為,負責華為社區業務的籌建和運營工作。
?
“雖然作為傳統的系統設備商,但面對日趨明朗的三網融合趨勢,華為一直想在互聯網業務領域有新的為。”2月4日,艾瑞咨詢分析師丁利認為,切入SNS或許是華為進入移動互聯網的突破口。
?
更多的業內人士則認為,作為系統設備商直接介入互聯網內容運營的可能性不大。而有接近華為內部的人士透露,華為的社區業務僅是針對公司內部的交流網站,并不是面對市場的商業業務。2月4日,記者聯系上嚴文波,但其拒絕就此做評論。
?
“問題的關鍵是,究竟是設備商要做SNS,還是運營商要做SNS?”一位長期跟蹤華為的研究人士認為,華為涉足SNS內容的可能性不大,“作為與運營商合作最為緊密的系統設備提供商,華為更多的配合運營商的SNS戰略,提供針對性的系統設備解決方案”。
?
運營商的SNS動作
?
對于無線互聯網領域的SNS,自去年以來,運營商方面已是動作頻頻。
?
2008年9月,中國移動首個互聯網社交網站“139社區”悄然上線。隨后不到一個月,中國聯通針對青少年的品牌“新勢力”也推出了一個SNS社交網站。
?
“移動互聯網將成為行業未來發展趨勢,但長期以來運營商的語音業務依然是其收入的主要來源。”丁利分析。
?
根據中國移動2007年年報顯示,中國移動語音業務收入占據總收入的75%,增值業務僅占25%。相比之下,原來作為固網運營商的中國電信非語音業務已占總盈利的38%。
?
“隨著3G時代的到來,大力發展非語音等數據業務,已經成為移動運營商覬覦的下一個利潤增長點。”在丁利看來,SNS社交網站業務正是運營商布局移動互聯網的基礎。
?
利用SNS布局,移動互聯網的游戲、即時通訊等各種應用可以很好的嫁接其中。“運營商除了具有‘通道’功能的技術優勢外,其對于用戶信息的掌握也是最為真實有效的。而用戶信息資源是SNS業務的核心。”3G門戶市場總監曹明認為。
?
譬如,人們在手機電話號碼本中存儲的好友數量,遠遠多于他們在社交網站中的好友數量,并且這些好友關系程度也要強于社交網站。而運營商可以根據話單分析,得出用戶有哪些好友,在用戶登陸社交網站的時候向用戶進行推薦,用戶只要確認一下,就可以把這些朋友添加為SNS中的朋友。
?
在此基礎之上,SNS再利用用戶的社會關系網絡來推廣新的電信業務應用,其推介效果將遠遠好于利用網絡注冊獲取用戶資源的社交網站。
?
嫁接用戶資源
?
除了用戶資源之外,運營商的業務資源也可以跟SNS有效嫁接。
?
如果運營商把手機用戶看做一個龐大的社會化網絡,電信業務只是不斷滿足交流需求,運營商的很多獨特業務,諸如Web話單查詢、親情號碼、呼叫過濾、主叫名顯示、短信簽名、彩鈴等均可以和SNS集成。
?
拿Web話單查詢和SNS結合來說,用戶可以看到每個電話號碼自動匹配對應的朋友姓名,這相比以往的話單只顯示通話的號碼而非姓名給用戶帶來的體驗更好。
?
“作為運營商,它與用戶的聯系最為直接,這是其優勢。但是相比較已運營多年的專業社區網站,運營商介入SNS尚在起步階段。”曹明認為,從運營成本角度考慮,運營商不可能覆蓋所有的SNS細分市場,“盡管與傳統社交網站存在競爭,但亦有眾多的合作基礎”。
?
事實上,這方面在海外已有合作先例,例如法國電信運營商Orange就和Facebook有合作。此項合作中,Facebook提供社交網絡,而運營商只是提供網絡接入。更為緊密的合作方式則有美國的Comcast和英國的Vodafone的合作。Comcast和Vodafone計劃通過合作幫助用戶利用電話簿的擴張、分享信息保持聯系,構建基于手機的社交網絡平臺。
?
相比之下,目前國內的運營商則是建立獨立的移動網站平臺運營。記者獲悉,中國移動于去年中旬成立子公司“卓望互聯”,運營四大移動互聯網類產品,包括飛信、SNS社區、有線無線廣告以及139郵箱。
?
去年12月,“139社區”開始公測,并對廣東移動用戶開放。記者登陸“139社區”看到,目前其社區功能除了在線發短信、發彩信;管理短信聊天記錄和個人通訊錄兩項之外,其他功能還包括提供免費的大容量網盤;建立個人空間, 加入圈子拓展人脈;互動游戲,基本傳統互聯網社交網站的應用架構等。
?
“滿足用戶需求”的設備商
?
在社交網站運營初期,運營商一般利用現有的Web自助服務網站推廣SNS。隨著業務的發展,社交網站會自我成長,用戶生成內容會越來越多,會不斷豐富網站。
?
有業內人士認為,這種過程的轉變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運營商對應用接口的開放水平。Facebook推出其開放平臺4個月,就有超過4500個第三方應用加入其中,大大提升了用戶的使用體驗。
?
華為公司的一份內部刊物分析認為:“對應用開放接口是SNS的一個核心功能。開放的接口必須簡單,才能吸引大量的互聯網應用。互聯網的SNS要求應用在架構上必須符合平臺的規范。”因此,對于應用提供者開放平臺的接入功能越簡單越好,這也是華為為運營商SNS提供技術支持的著力點之一。
?
其次,SNS里的關系管理,包括好友列表和群組功能的強弱對SNS至關重要。而社會網絡和用戶的通信地址本有機結合,存在個人隱私的問題,因此,運營商的SNS平臺既要保護用戶的隱私,又要避免打攪好友,還可以快速發展用戶SNS的功能。
?
“不同于傳統社交網站,運營商的社交網站和用戶手機號碼相關聯,因此對于隱私的保護和對SNS功能靈活性的要求,兩者平衡對背后的技術支持要求更高。”2月4日,一設備商人士對記者分析。
?
在他看來,“華為會為運營商的SNS戰略布局,調整背后技術架構,但不會涉足SNS內容運營。”上述人士分析,除非華為成立獨立的互聯網業務部門,“但目前沒有這樣的跡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