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慕尼黑上海電子展的國際醫療電子創新論壇,為了方便參會的聽眾朋友溫故而知新,為了方便未能蒞臨論壇現場的朋友也能有所斬獲,在此發布本人在論壇上的講義、體驗和總結,以期有所啟迪和借鑒。
9:20,會議即將開始,但仍人員寥寥無幾,作為論壇專家團成員,頗為主辦方和演講的效果捏了一把汗,咨詢慕尼黑展覽公司負責會務的小姑娘,說一會兒就會坐滿,我與復旦大學的汪教授開玩笑,說二階階躍響應曲線的上升過渡過程起作用了,(曲線的介紹見本博客《一條影響電子可靠性" title="電子可靠性">電子可靠性與社會和諧的曲線》),一會超調就發生了,人就超額了。果不其然,汪先生的開場白尚未結束,回頭望去,黑壓壓一片人頭,真的滿了。體會一:堅持再堅持,不到最后一分鐘,不可妄言結果,甚至最后一分鐘,都要垂死掙扎,這一點上,真的很佩服陳水扁。
兄弟的演講放在了一天中的最后一講,既興奮又忐忑。我不知道主辦方這樣的安排是否有特殊的考慮,一種可能是兄弟是本場演講嘉賓中資歷背景最淺的一位,淺到都沒有自信心與同臺競技的前輩交換名片,復旦大學的博導,上市總工的老總工,外資企業的高管,怕怕。不過前輩們還是很淡定平和謙遜的,純粹是兄弟自擾之。體會二:切勿自以為是,但也切勿妄自菲薄,自以為非,以免未及出師,先自亂陣腳。
正因為資歷淺,所以兄弟的演講被排在了最后一位,這純粹是小人之心了,不過即便如此,我也并無任何的怨言,因為有機會與前輩并肩前行本身就是一種被認可。
但也有另外一種可能,從會議心理學上說,最容易被記住的,最容易在具有最好聽眾心態和氣場的發言時機就是開頭和結尾,這是天時、地利、人和均佳的時機。如此來看,最后一名的演講簡直就是慕尼黑展覽公司的絕大支持,如果是這種出發點的話,老武簡直是誠惶誠恐了。體會三:不要凡事都看負面,多看正面。
然后是演講的內容:《電子可靠性的十大誤區" title="誤區">誤區》。
這個題目本身是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甚至有點低俗,并有噱頭糊弄招攬聽眾之嫌。但開場提出了三個問題:
1、草莓籽的顏色?
2、硅二極管正向導通壓降是多少伏?
3、某器件指標Tmax=80℃,PR=1W,現在T=60 ℃,P=0.75W,請問器件能否長期可靠的工作?
各位未到現場的兄弟也可以回答一下這幾個問題,這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和設計工作最常遇到的。反正各位讀者都不是在現場,所以暖場活躍氣氛的策略措施一概從略,就直接給出答案。
剛剛結束慕尼黑上海電子展的國際醫療電子創新論壇,為了方便參會的聽眾朋友溫故而知新,為了方便未能蒞臨論壇現場的朋友也能有所斬獲,在此發布本人在論壇上的講義、體驗和總結,以期有所啟迪和借鑒。
9:20,會議即將開始,但仍人員寥寥無幾,作為論壇專家團成員,頗為主辦方和演講的效果捏了一把汗,咨詢慕尼黑展覽公司負責會務的小姑娘,說一會兒就會坐滿,我與復旦大學的汪教授開玩笑,說二階階躍響應曲線的上升過渡過程起作用了,(曲線的介紹見本博客《一條影響電子可靠性與社會和諧的曲線》),一會超調就發生了,人就超額了。果不其然,汪先生的開場白尚未結束,回頭望去,黑壓壓一片人頭,真的滿了。體會一:堅持再堅持,不到最后一分鐘,不可妄言結果,甚至最后一分鐘,都要垂死掙扎,這一點上,真的很佩服陳水扁。
兄弟的演講放在了一天中的最后一講,既興奮又忐忑。我不知道主辦方這樣的安排是否有特殊的考慮,一種可能是兄弟是本場演講嘉賓中資歷背景最淺的一位,淺到都沒有自信心與同臺競技的前輩交換名片,復旦大學的博導,上市總工的老總工,外資企業的高管,怕怕。不過前輩們還是很淡定平和謙遜的,純粹是兄弟自擾之。體會二:切勿自以為是,但也切勿妄自菲薄,自以為非,以免未及出師,先自亂陣腳。
正因為資歷淺,所以兄弟的演講被排在了最后一位,這純粹是小人之心了,不過即便如此,我也并無任何的怨言,因為有機會與前輩并肩前行本身就是一種被認可。
但也有另外一種可能,從會議心理學上說,最容易被記住的,最容易在具有最好聽眾心態和氣場的發言時機就是開頭和結尾,這是天時、地利、人和均佳的時機。如此來看,最后一名的演講簡直就是慕尼黑展覽公司的絕大支持,如果是這種出發點的話,老武簡直是誠惶誠恐了。體會三:不要凡事都看負面,多看正面。
然后是演講的內容:《電子可靠性的十大誤區》。
這個題目本身是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甚至有點低俗,并有噱頭糊弄招攬聽眾之嫌。但開場提出了三個問題:
1、草莓籽的顏色?
2、硅二極管正向導通壓降是多少伏?
3、某器件指標Tmax=80℃,PR=1W,現在T=60 ℃,P=0.75W,請問器件能否長期可靠的工作?
各位未到現場的兄弟也可以回答一下這幾個問題,這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和設計工作最常遇到的。反正各位讀者都不是在現場,所以暖場活躍氣氛的策略措施一概從略,就直接給出答案。
1、草莓籽的顏色是**的;
2、硅二極管正向導通壓降是多少伏?0.7V,0.3V的都有,但是,您回答是多少伏都是不對的,因為二極管的特性是一條曲線(V-I曲線,橫軸是電壓,縱軸是電流),即二極管的兩端導通壓降在不同的電路中,在不同的靜態工作點下,它不是一個定值,設計中需要根據實際工作電流狀態才能確定其壓降。
3、某器件指標Tmax=80℃,PR=1W,現在T=60 ℃,P=0.75W,請問器件能否長期可靠的工作?答案“Yes”or“No”都可能是不對的。從表面來看,實際工作狀態都在器件額定指標范圍內,似乎應該是沒問題的,但實際上,任何器件都會有一條負荷特性曲線,其溫度—電流曲線(或溫度—功率曲線)其實是一個直角梯形,在高溫段,隨著溫度的升高(一般在40-50℃后),功率的降額幅度要大得多,上面器件是否可靠長期工作,不可但從數字上來看,而應該從曲線上來看。后面的十大誤區中,還有關于此問題的介紹。
由這三個問題,我們會發現,司空見慣的經驗性的東西,其實我們都很多都是錯的,而這一旦用于設計,產品可靠性可想而知。所以說“電路設計器件選型,先論證其不可行性,慎談可行性;電子設計比拼的不是誰的設計更好,而是誰的設計更少犯錯誤”。體會四。
如下是講義的PPT內容:
誤區1、產品故障=產品不可靠
產品出現問題,有時候并不是研發的問題,曾經有案例,面向國內中等以上發達地區的設備,因為在國內用的不錯,所以出口到了哥倫比亞,但在那里頻頻故障,故障的原因在于中國中國大陸中等以上發達地區的海拔都比較低,所以高海拔地區,設備的氣密性受到了挑戰,設備內外壓差增大泄露率增加。
項目立項時只考慮了低海拔,所以人家的設計是沒問題的,您老總就這樣要求的嘛,誰決策了拿這個型號出口哥倫比亞,他才是罪魁禍首,如果管研發的老總參與決策而沒提出反對意見,他簡直就是最大的罪人,畢竟銷售的高管決策不懂技術還是可以原諒的,技術副總的錯誤則是無能。產品可靠性是“規定的時間、規定的條件下,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讀者一定細細品味這個定義,格物致知,看看誰能格這個定義的時候能達到更多的致知。使用現場的條件常常超過了規定的條件,而這個超出很大可能是隱含的。
誤區2、過渡過程=穩態過程
請查閱本博客文章《一條影響著產品可靠性和社會和諧的曲線》,或在百度上搜索此文,該文里的介紹很能說明此而圖的內容。
誤區3、降額很容易做到,沒啥問題
降額誰都會,如畫畫,誰都會,但不是誰都能靠畫畫生存。詳細道理可查閱本博客的文章《電子產品的降額設計》,這里僅作一簡單總結:
1. 同功能、但不同工藝的器件降額系數不同;
2. 可調器件和定值器件降額系數不同;
3. 負載不同,降額系數不同;
4. 同規格導線在多匝和單匝應用時降額系數不同;
5. 部分參數不可降額;
6. 結溫降額不可遺漏
誤區4、Ta,器件可放心使用
器件損壞為何常被稱之為“燒”?,原因就是器件失效大都是熱失效,具體注意事項有兩點,第一,器件環境溫度≠整機環境溫度,器件環境受到機箱內其他器件散熱的影響,一般器件環境溫度比整機環境溫度要高。第二,大家能回想到本次演講開頭的第三個問題,詳情查閱本博客的文章《器件環境溫度與負荷特性曲線的常見錯誤》
誤區5、電子可靠性跟機械、軟件專業無關
安裝、布線、布局、噴涂的處理都會影響電氣性能
電磁兼容、虛焊、散熱、振動噪聲、腐蝕、接地都和結構有關
軟件的防錯、判錯、糾錯、容錯處理措施可避免機械和電子缺陷問題
誤區6、器件很簡單,Datasheet有無無所謂
做設計時一定要拿到所有器件的Datasheet,然后閱讀其上的所有圖形圖表和參數,最后實在設計上和這些曲線建立聯系。如下圖是二極管的V-I特性曲線,設計時需要謹慎確認該器件在我們電路中的靜態工作點。
誤區7、可維修性跟我無關
電子產品可靠性工作" title="可靠性工作">可靠性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是賺錢。賺錢靠什么?開源和節流,開源難,節流易,不要總想著從材料費上省,材料費省了,維修費高了,從早死換成了晚死,早晚還是死,何必呢?莫不如早死早托生。最好的方式就是重視可維修性,省掉這部分費用。這是貨真價實的利潤。
誤區8、制程控制不好是沒有好的工藝人員
制程控制不好不僅僅是工藝人員的問題,這是一條價值鏈的建設過程。設計工程師對器件的要求、采購工程師的廠家選擇、檢驗環節的控制內容應該設計上對器件關鍵指標的部分、檢測方法不應引入元器件的失效機理和損傷、裝配環節也不應引入損傷(波峰焊爐溫控制,手工焊接臺面的防靜電處理等)、出廠檢驗環節應該檢查器件參數漂移可能會導致產品故障的部分內容、維修環節不應引入失效。由上可以看出,出現問題哪是區區兩位工藝工程師能保證得了的。所以總結出具體的做法是建立一致性,一致性的前提是設計人員提供充分、有主次的技術信息,工藝僅僅是依據設計圖紙和設計文件來保障制造可靠性無限逼近于設計可靠性。
誤區9、MTBF值與單臺具體機器的故障率的關系
MTBF是宏觀、統計的概念,單臺機器故障是微觀、具體的概念。客戶最喜歡問一個問題“你這個產品的MTBF值是10000小時,那我買你的這一臺是不是10000h內就不會出現問題?”這是一個關公戰秦瓊誰更厲害的概念,讓我說他倆的換算關系,您先告訴我是1km大還是1kg大?此問題的探討,歡迎郵件([email protected])或電話探討。
誤區10、加強測試就可解決可靠性問題
此問題既然能名列十大誤區之一,其定義自然是錯誤的。總結有三:
1、 有些問題通過模擬測試實驗根本測不出來。
2、 測試手段=工程計算+規范審查+模擬試驗+電子仿真
3、 通過溫度加強試驗的結果計算不出對應的低溫工作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