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2日的第25屆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工作座談會上,業內專家和百強企業代表就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大企業結構轉型" title="轉型">轉型等主題發表了演講,大會還圍繞如何推動企業更大更強為主題,就人民幣升值、日本大地震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影響、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十二五”發展思路等熱點問題進行了座談討論。
提升創新能力十分迫切
電子信息行業特別是通信企業在利潤總額上的優勢在近兩年已開始充分顯現。由于光纖通信" title="光纖通信">光纖通信的快速發展、農村通信網絡" title="網絡">網絡的完善以及通信設備制造商頻繁獲得大額國際訂單,從事程控交換機" title="程控交換機">程控交換機和通信傳輸設備生產的企業都獲利頗豐。
在高利潤的背后,通信企業也面臨著一些困難和挑戰。如今,電子信息產業高度國際化和全球分工的特征非常鮮明,中國大企業面臨的是與全球IT跨國公司同臺競爭的局面。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各大IT跨國企業借經濟低谷、資產貶值之機,利用資本優勢頻頻展開并購,不斷增強對產業鏈的整合" title="整合">整合及掌控能力,給后發國家的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帶來了空前的競爭壓力。
同時,國內資源與環境承載力日益下降,全球通" title="全球通">全球通脹壓力不斷增大。2010年,全年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上漲近10%,全國30個省份月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長幅度為22%以上。這一方面進一步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另一方面也迫使企業不得不主動轉變發展方式,探索新的競爭優勢。
企業如何提高節能減排水平,增強環境保護能力,將成為一個熱點問題。
自主創新" title="自主創新">自主創新的技術、產品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推崇。自主創新是獲取利潤空間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國內企業整體經濟效益差、研發能力弱,與跨國公司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國際貿易摩擦加劇及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增強的大環境下,提升創新能力十分迫切。
大企業還要繼續做大做強
中國百強企業中的個體與國際通信巨頭之間仍存在較大差距。部分專家認為,這種差距與我國電信" title="電信">電信大國地位不甚相符。我國在邁向電信強國的過程中需要更強勢的支柱性企業。
專家希望政府加大對大企業的扶持力度,包括資金投入、研發環境的創造都有待加強。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楊學山說,“十二五”期間是電子百強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工信部將加快出臺信息產業、信息化以及工業轉型升級等“十二五”規劃,加強對產業發展、特別是大企業發展的宏觀指導。還將研究制訂多方面的產業政策,盡快推動出臺《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的實施細則,爭取擴大電子發展基金規模及支持范圍、支持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