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御寒,將成為平板產業在2009年里最熱門的一個詞。?
2008年12月2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巡視員白為民在廣東肇慶舉行的“2008粵臺光電產業合作交流會”上透露,“海峽兩岸平板顯示產業促進工作組”已于日前成立。該工作組首批吸納了包括康佳、TCL和創維在內的八家大陸核心電視廠商,以及友達光電、奇美兩大臺灣液晶面板生產商為成員,并將促進兩岸平板產業的深入合作為主要使命。白為民表示,目前仍有不少平板產業鏈上企業申請“入組”。?
調查顯示,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平板產業也深受影響,在降價措施亦告無效后,兩岸平板產業被迫減產。在這樣的背景下,“海峽兩岸平板顯示產業促進工作組”的成立就是為了抱團過冬。??
??? 白為民認為,讓兩岸平板產業有合作空間的條件十分充分。臺灣在平板產業上游優勢明顯,內地則在整機制造上力量突出,合作對雙方的好處顯而易見。?
寒意來襲?
金融危機完全破壞了液晶行業的景氣周期,將全球平板產業推進“冰窖”!?
據市場調查機構DisplaySearch最新發布的數據,2008年11月,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銷量較10月縮水21%,僅為2850萬片,38億美元的銷售收入也下降了24%,創下2007年5月以來的最低值。為了促進市場銷量,面板廠商此前曾相繼實行降價策略。截至2008年12月上旬,市場上19英寸面板的價格較上月同期低20美元,僅為65美元;32英寸面板單價也從一個月前的220美元跌至180美元。由于面板行業資金密集的特點,銷售不振導致不少廠商都出現了庫存積壓現象,企業的資金鏈面臨斷裂的危險。?
調整產能成了面板企業步調一致的應對策略。?
據透露,自從三星在2008年10月作出面板減產決定后,日本面板廠商隨之跟進。其中,動作最大的夏普不僅裁員380人,而且關閉了多條舊液晶面板生產線,而其一直負責生產電視機面板的龜山第一工廠也宣布停產半年。?
臺灣方面,去年10月以來面板價格的下滑,讓第四季度面板企業的毛利率跌入負數的窘境。從市場研究機構WitsView的報告可以看到,友達光電在去年第四季度的營收已經下滑6.8%,出貨量更是跌至19個月以來的最低點。在產品售價逼近原材料成本的情況下,WitsView的分析師們認為,友達光電單季合并營收跌破1000億元的狀況至少仍會維持半年時間。?
目前,臺灣面板生產企業的產能被調至最低,友達光電、奇美電子在去年第四季度產能利用率都在65%左右(這同樣也是大陸廠商的生存境況,上廣電、京東方等面板企業第四季度的減產幅度也高達40%)。2008年12月5日,坊間還傳言中華映管和奇美電子分別決定關閉一座4.5代面板廠和一座4代線廠。?
“面板企業的困境,已經影響到面板上游的玻璃基板市場。”業內人士透露,在全球市場份額超過50%的玻璃基板廠商美國康寧日前宣布,“將以近年來從未有過的幅度”下調玻璃基板價格。該公司高層坦承,液晶面板需求的銳減讓他們有些措手不及,其2008年第四季度的業績預期也已經下調。同樣,另一大玻璃基板供應商日本旭硝子也下調了15%左右的產量。?
合作契機?
如何應對冷寂的市場?這是一個擺在所有平板企業面前的嚴峻問題。?
也就在2008年12月22日舉行的“2008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公報”會議上,工信部運行檢測協調局副巡視員高素梅還表示:“面板企業生存困難為國內平板電視企業吸納人才和并購、合作等解決行業發展的瓶頸提供了重要機遇。”她建議彩電整機企業趁勢并購上游的面板廠商,從而獲得更多的市場話語權。?
業界認為,如果兩岸企業間不會形成后來的合作關系,高素梅的想法確實是個不錯的主意,但既然情況生變,現在雙方完全可以在親密合作下實現共贏。?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盡管奇美電子、中華映管等多家臺灣面板企業都通過收購彩電整機制造企業等方式消化了一部分產能,但與其龐大的面板產量比起來還只是杯水車薪;而在臺灣海峽的另一邊,大陸整機制造市場卻在不斷膨脹。?
據中國電子
例如,在2008年12月15日之前,以海運為主的臺灣面板組件產業貨運到大陸華東地區,船只必須先繞過日本石垣島;運往華南則必須繞道香港,北上和南下的繞行都大大增加了企業的運輸成本。12月15日海峽兩岸“三通”成為現實后,臺灣面板進入大陸的運送成本至少可以節省20%。另一方面,內地計劃在未來2年內投入4萬億元拉動內需,和目前正?
進行得如火如荼的家電下鄉活動,都將極大地促進平板電視的消費。?
“臺企甚至可以將自己的生產線移到大陸,這對它們節約成本會大有幫助。”有聲音指出,在國家將重點扶持平板顯示產業的政策列入“十一五”規劃后,各地方紛紛鼓勵液晶模組、面板等生產企業投資建廠,并為此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措施。在不久前舉辦的“2008奇美電子中國高清數字電視論壇”上,廣東省信息產業廳副廳長彭平就明確表示,為了實現電視產業更快地由CRT時代全面跨入平板時代,廣東將對到大陸投資液晶面板項目的企業在資金、土地等方面給以照顧。?
如今,如何消除兩岸平板產業存在的差異,也是促成合作的主要出發點之一。奇美電視面板事業總處副處長洪茂盛說,臺企與陸企由于缺乏必要的溝通、協調,在平板電視的尺寸、模具等方面投入特別厲害。如果能適當地減少電視尺寸數量,將為彼此帶來明顯的成本優勢。不僅如此,在平板電視的節能標準、檢測標準和整機標準等方面,兩岸的統一也有助于提高產業鏈效率。據洪茂盛所述,奇美電子已經與康佳達成協議,派出技術人員到對方內部長駐,共同進行液晶電視整機與模組的“結構和電源一體化”設計。此外,奇美還計劃對大陸液晶模組生產企業進一步擴大在驅動、偏光片等部件上的交流與合作。?
深層意義?
2008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臺辦主任王毅宣布了國家對臺的10項政策措施,其中就有專門針對面板產業的描述。該政策的主要內容是,國內企業將擴大對臺面板采購,并由大陸家電廠家與銀行共同籌措,先期促成20億美元的采購大單。?
關于這20億美元的采購大單,市場分析人士為《IT時代周刊》算了一筆賬:按照2009年國內1500萬臺平板電視銷量,20億美元約占該年度大陸面板采購金額的50%。無疑,這個利好消息極大地刺激了市場對臺灣面板企業的信心——友達光電、奇美電子、中華映管和彩晶等企業的股票,在連續數天跌停之后,于消息發布次日全部漲停。其中,奇美電子報收于10.85元新臺幣每股,盤中最大漲幅達7%。?
業界普遍認為,20億美元采購只是一個小小開始,兩岸將由此展開更長遠的合作。而新成立的“海峽兩岸平板顯示產業促進工作組”也不僅僅是為了應對目前經濟的蕭條。他們說,雖然臺灣當局一向嚴格控制面板企業到大陸投資設廠,但兩岸產業巨大的合作空間可能為突破束縛創造機遇。比如,大陸的京東方等企業近期要上馬更高代線,急需購買設備,而臺灣在這方面的自給率已經接近60%。調查顯示,兩岸企業已經有意就此展開對話,或者聯合開發。?
“應該鼓勵兩岸平板產業將合作從產品層面提升到資本層面。”康佳集團副總裁陳躍華指出,雖然中華映管已經參股了廈華,但是大陸彩電企業參股臺灣面板廠還是一片空白。相比日韓企業,兩岸的合作程度還遠遠不夠。他認為這是兩地企業目前無法與日韓平板企業相抗衡的主要癥結。?
據悉,此前兩年,日韓面板企業形成了“索尼-三星”、“松下-日立-佳能”、“東芝-夏普-先鋒”三大陣營。其中,光是索尼、夏普和三星3家企業在液晶電視市場上的市場份額已超過50%。日韓企業結盟后形成的強大的整機制造能力和面板自給優勢,都給兩岸平板產業鏈上的企業帶來巨大的競爭壓力。?
“無疑,攜手合作是兩岸抵御日韓企業的最佳選擇。”DisplaySearch大中華區副總經理謝勤益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