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29日上午消息,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DC的最新研究顯示,未來十年的全球數據存儲量將增長50倍。
根據IDC的數據,全球的數據產生量僅在2011就達到1.8ZB(或1.8萬億GB),相當于每個美國人每分鐘寫3條Twitter信息,總共寫2.6976萬年。而今后十年,用于存儲數據的全球服務器總量還將增長十倍。
IDC預計,全球數據總量到2020年將增長50倍,主要源于嵌入服裝、媒體設備和建筑物內的傳感器逐漸增多。IDC還發現,文件、電子郵件和視頻等非結構化信息約占未來十年數據產生量的90%。
但IDC也表示,未來十年負責管理數據的IT專業人士僅增長1.5倍,無法匹配快速增長的數據量。
該研究還指出,數據安全仍將成為IT管理者面臨的重要問題。例如,盡管目前有75%的數據是個人用戶創建的,但企業卻要肩負80%的責任。而且,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數據缺乏最起碼的安全或保護,只有約半數應該得到保護的信息獲得了相應的保護。
不過,隨著硬件和軟件技術的發展,創建、獲得、管理和存儲信息的成本目前已經降低到2005年的六分之一。
IDC存儲和半導體研究副總裁大衛·瑞恩賽爾(David Reinsel)說:“該行業做了很多工作來降低數據存儲成本,使得個人和企業存儲了更多的數據。”
自從2005年以來,企業在信息管理方面的投入已經增長了50%,達到4萬億美元。而面部識別等新技術也提升了數據處理的自動化程度。
IDC表示,云計算目前占IT開支的2%。到2015年,將有接近20%的信息被存儲在云計算服務中,屆時,云基礎架構在IT開支中的占比將達到10%。
但瑞恩賽爾認為,接下來還要大力發展海量數據分析技術,以便從數據中提取價值。如果企業只是一味地存儲數據,而無法從中獲取價值,投資回報便會非常有限。(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