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聯發科 山寨
然而曾經的輝煌已經不再,如今的聯發科正經受著嚴重的考驗。不過,聯發科總經理謝清江如此表示,"聯發科技早已運籌帷幄,完成了從2G、3G直至4G演進的完整布局,手機解決方案已涵蓋從功能手機到智能手機,有信心開辟新一個藍海"。
【IT商業新聞網訊】
(記者 王凱)聯發科今年第一財季的財報顯示,當季收入為198.67億元新臺幣,同比下降39.3%;凈利潤為30.65億元新臺幣,同比大幅縮水72.3%。而這也是聯發科持續業務大滑坡的第五個季度。
曾經聯發科以破壞性創新的"Turnkey模式"席卷大陸手機行業,成為了產業規則的制定者,催生大量手機制造公司,成就了龐大的山寨手機體系。在2009年,聯發科一度在大陸市場占有率高達90%,芯片出貨量超越高通,成為世界第一大手機IC公司。
然而曾經的輝煌已經不再,如今的聯發科正經受著嚴重的考驗,是什么導致了這位芯片大亨如此受挫呢?
從去年開始,中國三大運營商在各種場合不斷強調,鼓勵手機制造商開發智能手機,于是大量的手機廠商投奔高通的3G手機芯片,國內的2G與功能手機市場不斷縮水,聯發科的業務量也隨之下滑。

3G與智能成手機大趨勢 聯發科無奈輕山寨
對于當前的局勢,聯發科總經理謝清江坦言:"我們在3G、智能手機的進入遲了些,比現在的主流廠商晚了1年多。"確實,聯發科的老對手,國內芯片廠商展訊則在3G領域已經小有成就,聯發科已經被落下不少。
他還表示,智能操作系統的誕生對聯發科來說是個極大的挑戰,因為無論是Windows Mobile、iOS還是Android,它們的標準制定者是微軟、蘋果和谷歌這些硅谷巨頭。它們重新定義了手機技術層級,使得聯發科的"Turnkey模式"不再奏效。
6月28日,當著許多手機廠商的面,謝清江如此表露信心,"聯發科技早已運籌帷幄,完成了從2G、3G直至4G演進的完整布局,手機解決方案已涵蓋從功能手機到智能手機,有信心開辟新一個藍海"。
他的此番宣言,意味著聯發科的戰略重點將由傳統的2G功能手機轉向3G、智能手機。聯發科高管已經深刻意識到,過去2G手機的套路已經不再可行,山寨手機市場的縮水,正是3G智能手機的潛力被挖掘的結果。聯發科改變當下業務量下滑的辦法,唯有向智能手機芯片擴展,在新領域里找到出路。對于山寨手機的態度,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回答了媒體的提問:“至于這個issue已經是過去式。”可見,聯發科重3G智能、輕2G與山寨已經被定為新發展戰略。
【IT商業新聞網訊】
(記者 王凱)聯發科今年第一財季的財報顯示,當季收入為198.67億元新臺幣,同比下降39.3%;凈利潤為30.65億元新臺幣,同比大幅縮水72.3%。而這也是聯發科持續業務大滑坡的第五個季度。
曾經聯發科以破壞性創新的"Turnkey模式"席卷大陸手機行業,成為了產業規則的制定者,催生大量手機制造公司,成就了龐大的山寨手機體系。在2009年,聯發科一度在大陸市場占有率高達90%,芯片出貨量超越高通,成為世界第一大手機IC公司。
然而曾經的輝煌已經不再,如今的聯發科正經受著嚴重的考驗,是什么導致了這位芯片大亨如此受挫呢?
從去年開始,中國三大運營商在各種場合不斷強調,鼓勵手機制造商開發智能手機,于是大量的手機廠商投奔高通的3G手機芯片,國內的2G與功能手機市場不斷縮水,聯發科的業務量也隨之下滑。

3G與智能成手機大趨勢 聯發科無奈輕山寨
對于當前的局勢,聯發科總經理謝清江坦言:"我們在3G、智能手機的進入遲了些,比現在的主流廠商晚了1年多。"確實,聯發科的老對手,國內芯片廠商展訊則在3G領域已經小有成就,聯發科已經被落下不少。
他還表示,智能操作系統的誕生對聯發科來說是個極大的挑戰,因為無論是Windows Mobile、iOS還是Android,它們的標準制定者是微軟、蘋果和谷歌這些硅谷巨頭。它們重新定義了手機技術層級,使得聯發科的"Turnkey模式"不再奏效。
6月28日,當著許多手機廠商的面,謝清江如此表露信心,"聯發科技早已運籌帷幄,完成了從2G、3G直至4G演進的完整布局,手機解決方案已涵蓋從功能手機到智能手機,有信心開辟新一個藍海"。
他的此番宣言,意味著聯發科的戰略重點將由傳統的2G功能手機轉向3G、智能手機。聯發科高管已經深刻意識到,過去2G手機的套路已經不再可行,山寨手機市場的縮水,正是3G智能手機的潛力被挖掘的結果。聯發科改變當下業務量下滑的辦法,唯有向智能手機芯片擴展,在新領域里找到出路。對于山寨手機的態度,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回答了媒體的提問:“至于這個issue已經是過去式。”可見,聯發科重3G智能、輕2G與山寨已經被定為新發展戰略。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