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漸豐催熟國產手機“智能化”
本期嘉賓
王艷輝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
路理彬 易觀國際分析師
2010年,智能手機在全球范圍風起云涌,而國內的一眾國產手機廠商卻按兵不動,除了華為、中興、酷派、聯想之外,其他廠商僅僅紙上談兵,一面大呼智能手機時代來臨,另一面卻遲遲沒有付諸行動。2011年下半年,國產智能手機市場開始躁動,雖然有些晚,但國產智能手機終于大規模“入市”了嗎?
新聞回放
無論OPPO的品牌戰略否刻意模仿蘋果的“饑餓”營銷,但近期一則由好萊塢巨星萊昂納多主演,情節、鏡頭酷似《盜夢空間》的OPPO智能手機廣告,卻是真真正正抓住了千萬用戶的心。OPPO自此高調發布新的子品牌Find,型號為X903的首款智能機在廣告轟炸之后,不日即將面世。
作為國產功能手機的龍頭,OPPO向國內業界明確發出信號,是該向智能手機過渡的時候了。
與此同時,另一則新聞也暗示出另一位國產手機大佬的走向。金立近期向全國代理商發下“死命令”,計劃于10月份在全國范圍內開設第一批100家智能手機體驗店。
該計劃立即招致許多代理商的不滿,但金立執行副總裁坦言,開設體驗店在短期內對于代理商來說有成本問題,但體驗店計劃本身并非急功近利。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是必然的,3G智能渠道非傳統渠道可做,渠道的變革短時期內必然帶著血腥味,但從長遠來看,一定是大有好處的。
數十家國產手機廠商蓄勢待發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說:“據我所知,高通在大陸的授權企業已超過50家,每家約500萬美金的授權費,價值不菲,這些企業顯然都已經下定決心發力智能手機了。而通過OEM等方式,更多的手機企業和品牌均將走上智能手機之路。”
王艷輝透露,高通方面目前已在上海建立千人規模的研發團隊,對中國市場前景之看好可見一斑。“就我們手機中國聯盟來說,絕大部分企業都開始做智能手機了。”
易觀國際分析師路理彬表示,除了華為、聯想等技術實力強大的企業,步步高、愛國者等均開始涉水智能手機領域,而TCL的新機“光芒”,銳合X3的TD制式智能手機等均已近期登陸市場。
路理彬認為,未來手機終端的價值和作用正在發生根本轉變,國產廠商向智能手機市場的轉型正在進行中,這是不可阻擋的必然趨勢。
人才儲備成市場啟動關鍵
就在去年,某國產著名Design House(手機設計公司)相關人士曾向記者表示,“我們暫時還沒有能力做Android手機。”這與目前國產智能手機如雨后春筍般井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無研發,到大量量產,產業鏈成熟緣何如此迅速?
王艷輝坦言,國產手機廠商其實“不差錢”,研發投入對他們來說并不構成門檻,不過大陸廠商之所以一開始都不發力智能手機,是因為一旦自家培養了工程師,很可能會被競爭對手挖走,成了為別人做嫁衣。經過一段時間積累,如今智能手機設計研發人才已經培養到足夠多,人才和團隊都不缺了,方案也更成熟,國產廠商們終于等到時機成熟,寶劍出鞘。
“目前來看,不少國產廠商已經利用上半年時間建立起了智能手機研發團隊,一般30~40名工程師即可形成較完整的研發能力。”王艷輝說。
而路理彬則分析,技術實力、資金規模等客觀條件阻礙了部分國產廠商在短期內轉型,智能手機產業鏈轉型涉及到應用程序、操作系統等不可能一蹴而就。
國產智能機將再演“山寨兇猛”
王艷輝對這次國產智能手機爆發的前景非常看好,“目前智能手機方案已經非常成熟,很難做出特色,這對智能手機發展未必是好事,但對國內業界來說卻絕對是利好。”
王艷輝分析,手機產業鏈成熟是大陸手機廠商的優勢,標準化程度越高,對國產廠商越有利,當手機終端產品難以形成差異化的時候,大陸廠商低成本的優勢開始凸顯。“下半年,國產智能手機的來勢會很猛。”
預計,在眾多廠商跟進,代工模式成熟后,大量國產智能手機將低價進入市場,并對目前的智能手機市場形成強大沖擊。就像當初山寨機沖擊洋品牌,國產手機的又一次機會看來已經近在眼前。
模式之爭仍將繼續
在OPPO、金立等大舉進攻智能手機市場時,華為、中興、聯想、酷派看起來站在另一個陣營,它們早就進入智能手機市場,雖然不如OPPO等廣告攻勢強大,但憑借與電信運營商的良好關系,華為等占據著不小的市場份額。
王艷輝分析,華為和中興志在全球市場,雖然有做好國內零售市場的意圖,但未必會真的付諸行動,它們近期的重點仍將是運營商。“唯一兩邊都在做的是聯想,其運營商定制和零售渠道都不可小覷。而華為也正在嘗試新的策略,除了自己研發之外,華為也在做OEM,其品牌化戰略初現端倪。”
路理彬預計,未來電信運營商的定制手機市場將是國產手機廠商發展的最大空間,傳統以零售為主的品牌都將著力拉近與運營商的關系,而中興、華為等也會不斷拓展社會化渠道,市場競爭將日趨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