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電信管理局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5月底,3G基站總數達到71.4萬個。而與之相對的,目前國內3G用戶總體滲透率為 8.10%,整體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15.2%)。三大運營商中,中移動3G用戶滲透率為5.24%;中聯通為12.34%;而中電信最高,達到 18.61%。
國內3G投入產出依然失衡
截至今年5月底,國內3G累計投入已將近三千億,以此換來七千多萬的用戶,發展固然迅速,但這樣的數據依然尚難令人滿意。盡管3G用戶目前已超七千萬,但相對中國超過九億的移動用戶基數來說,發展空間依然巨大。
一直以來,中國3G的發展都是機遇與挑戰并存,而運營商目前發展3G遭遇的最大尷尬就是渠道投入與收入難成正比。自2008年以來,3G的推進以及市場競爭的升級給運營商的渠道管理帶來了諸多變化,也耗用了運營商包括人力、財力、物力在內的諸多資源。
截至5月底,三大運營商3G用戶保有量已分別達到3200萬戶、2209萬戶以及1967萬戶;且均保持著月新增3G用戶超過月新增移動用戶 50%的水準。按照這樣的基數估算,國內3G用戶總體滲透率達到8.10%,其中,中移動3G用戶滲透率為5.24%;中國聯通3G用戶滲透率為 12.34%;中國電信3G用戶滲透率為18.61%。
從發達國家的3G用戶發展經歷,以及綜合連鎖渠道、運營商、終端銷售、3G投入等方面來看,2011年國內3G新增用戶將擺脫“慢熱”型增長,進入“井噴”期,預計2011年新增3G用戶將超過1億戶。
3G步入應用規模化關鍵期
3G無論是在終端、網絡還是應用乃至服務都較之2G提高了一個層次。三大運營商的3G大戰也從終端打到網絡,再轉戰應用。
根據中國電信披露的數據,2011年1至5月,CDMA手機銷量2261萬臺,較去年同期增長33%,月均銷量突破400萬部。今年5月份,天翼3G手機在國內3G手機市場份額已經達到28.5%,較去年同期提升5個百分點。
中國移動方面,近日啟動了新一輪手機招標,采購規模為700萬臺普及型G3手機和300萬臺G3無線座機。此前中國移動的數據顯示,今年手機招 標總金額至少將達到400億元。而上個月底,中國電信就對外拋出了規模達600億元的手機集采訂單。至此,國內運營商今年集采規模將破千億,這其中3G手 機將占很大一部分。
在應用方面,近日,三大運營商動作頻頻,從即時通訊到社交網絡,從手機視頻到移動支付,三大運營商正緊鑼密鼓的布局移動互聯網業務,加速3G增值業務整合進程,進一步深挖3G市場。
中移動飛信運營權從集團下落到地方,同時還與央視合作運營手機電視臺,此外,中移動角逐移動支付市場的競爭主體——中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正式成 立。而中聯通方面,除了近日與CCTV-2合作外還推出了悅TV視頻分享平臺;中電信方面,繼分別于騰訊、新浪微博合作以后,近日又與人人網展開合作。三 大運營商一系列的動作表明國內3G開始進入應用規?;年P鍵期。
滲透成本過高制約爆發增長
參照國際經驗,3G滲透率達到2.5%(3G起步)、16%(3G爆發式增長)、50%(3G占據主流)的平均時間分別為15個月、34個月、65個月。09年是我國3G元年,到10年底我國3G滲透率已達到5.6%,今年正處于3G用戶爆發式增長的預備階段。
工信部專家陳金橋此前曾表示:3G用戶滲透率達到10%就會成為一個關鍵轉折點,意味著進入規?;膽脮r期。顯然這個節點在今年下半年就能到來,但是,此前3G發展遺留的諸多問題可能會成為爆發增長的絆腳石。
目前國內3G的滲透僅有8.10%,即便下半年能夠達到10%的轉折點,但離16%的3G爆發式增長還有一段距離。而進一步發展最大的障礙就是 實現2G用戶向3G用戶轉化的成本過高。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唐守廉這樣表示:3G價值減去2G價值除以轉換成本就是轉換效益。唐守廉認為,從使 用價值、形象價值、操作成本和貨幣成本四方面分析,發現2G轉換3G的轉換效益比較低,影響了人們對3G用戶的需求。
對于2G向3G轉化,國際上,芬蘭于1999年3月在全球率先發放3G許可證,計劃2010年關閉2G網絡;日本于2000年12月在亞洲率先 發放3G許可證,其三大移動運營商計劃最晚于2012年7月底關閉2G網絡。2G向3G的轉化,芬蘭用了11年,日本將用12年,我國3G于2009年1 月正式商用,業內人士表示,即便考慮到3G技術及運營的成熟度,預計2015年前后才能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