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肉與肉制品二維條碼識別追溯的術語和定義、原則和目標、系統功能、追溯信息等的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對肉與肉制品加工過程的信息可追溯管理。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12905條碼術語
SJ/J11349二維條碼網格矩陣碼
3、術語和定義
GB/T12905界定的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二維條碼2D-barcode
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二維空間存儲信息的條形碼。
3.2、追溯單元teaceableunit
需要對其來源、用途和位置的相關信息進行記錄或找回的單個產品或同一批產品。
3.3、可追溯體系traceablesystem
將肉及肉制品相關信息公開化,建立起產品安全信息數據庫,形成了一個以系列電子技術為支持的能夠連接加工、貯運、監管和消費各個環節的信息管理系統。
4、追溯的原則和目標
4.1、總則
追溯體系應能夠證明加工肉制品的組份(即生產環節中的原輔料采購)、加工條件、儲運、銷售以及產品標識等有助于追溯不合格產品的信息。追溯體系所采用的技術是二維條碼技術、加密技術、手機短信圖像識別的復合防偽技術。一物一碼,做到肉及肉制品標識的唯一性、開放性、不可復制性;將產品防偽、流通監控與消費者自我的維權相結合;運用二維條碼技術,實現肉制品加工企業的有序管理。
4.2、原則
a)記錄肉制品組份(含生產環節中的原輔料采購)、加工條件、儲運、銷售以及產品標識等的可追溯性的信息;
b)實現有效性的可驗證;
c)為召回提供技術支持。 4.3、目標
應實現但不限于:
a)確保肉制品安全和質量目標;
b)記錄肉制品組份的投料量、加工設備,以及操作環境、人員和產品的標簽、標識等;
c)能識別加工過程中各部分責任;
d)方便肉制品的召回。
4.4、要求
4.4.1總則
文件應包括但不限于:
a)形成文件的目標和方針;
b)追溯的工作手冊;
c)確保體系的有效策劃和實現所需的文件;
d)需要的信息記錄。
4.4.2追溯工作手冊
a)肉制品追溯工作組人員的權利和義務;
b)肉制品的追溯流程(見圖1);
c)追溯信息的記錄;
d)追溯信息的保存。
5、系統功能
5.1、原輔料管理
a)生鮮原料的品質和用量管理;
b)冷凍原料的品質和用量管理;
c)輔料(含各類食品添加劑)的品質和用量及使用范圍管理;
d)包裝材料的品質和用量管理;
e)消毒劑、清洗劑的品質和領用管理。
5.2、生產管理
5.2.1生產物料管理
對生產過程中物料變化進行動態管理,將生產過程中物料的增、減及其品種、數量及時錄入系統。
圖1肉制品追溯流程圖
1.1.1生產工藝管理
對生產的環境溫度、濕度和持續時間,以及操作設置的溫度、時間和壓力等相關參數實時記錄。
1.1.2工序作業管理
a)針對待生產產品建立工序作業流程;
b)實時記錄班組人員工作時間;
c)實時記錄產品的檢驗、檢測狀況;
d)實時記錄產品用料情況;
e)實時記錄生產過程的實現。
1.1.3產品管理
對產品進行賦碼管理,實時記錄產品的存銷信息。
1.1.3.1低溫產品應進行可控低溫條件下入庫、發貨及其庫存信息的維護。
1.1.3.2常溫產品應采用在常溫貯存條件下入庫、發貨及其庫存信息的維護。
1.1.4賦碼管理
1.1.4.1配置賦碼設備、設置編碼規范和規劃標簽模板。
1.1.4.2條碼與實物一對一關聯,且條碼具有唯一性。
1.2追溯管理
a)產品生產過程追溯;
b)產品銷售分布追溯;
c)原輔料追溯;
d)質量檢驗追溯;
e)責任人追溯。
2追溯信息
2.1要求
2.1.1應確保追溯范圍內上、下游環節信息的有效傳遞。
2.1.2如實記錄肉制品加工用的原輔料和加工過程(見表1)。
2.1.3數據保存期限長于產品保質期。
2.2信息劃分和記錄
2.2.1應明確記錄肉制品加工過程中有關信息的接受、處理和輸出,保證信息間有效鏈接。
2.2.2接受信息和輸出信息的記錄要求見表1。
表1肉制品加工信息記錄
產品名稱 |
|
批次 |
|
生產日期 |
|
|
追溯信息 |
描 述 |
|||||
項目 |
原輔料 |
原料名稱及投料量 |
(1)
(2)
(3) |
(1)采用標準號
(2)采用標準號
(3)采用標準號
(可根據實際增減) |
||
輔料名稱及投料量 |
(1)
(2)
(3)
(4) |
(1)采用標準號
(2)采用標準號
(3)采用標準號
(4)采用標準號
(可根據實際增減) |
||||
食品添加劑名稱及用量 |
(1)
(2)
(3) |
(1)采用標準號
(2)采用標準號
(3)采用標準號
(可根據實際增減) |
||||
加工過程 |
溫度(℃) |
(1)
(2)
(3) |
(指主要加工環節的溫度、生產過程中原輔料、各工序、半成品、成品的溫度記錄) |
|||
加工延續時間(h) |
(1)
(2) |
(指主要加工環節的加工延續時間) |
||||
設備清洗信息 |
水質信息 |
水質采用標準號 |
||||
消毒劑名稱
|
消毒劑標準
|
|||||
加工信息 |
HACCP記錄、生產班組及其負責人、產品批次 |
應具體描述信息 |
||||
檢驗 |
出廠檢驗項目(1)
(2)
(3) |
記錄檢測項目的檢測值(1)
(2)
(3)
(項目可根據實際增減) |
||||
檢驗人:
檢驗日期: |
(具體人名和時間) |
|||||
產品標識 |
企業名稱 |
|
(系指國家工商管理部門登記備案的字號) |
|||
品種、批次、規格 |
|
(指產品出廠標簽內容) |
||||
產品標準號 |
|
(指產品采用的標準號) |
||||
企業負責人
聯系方式 |
|
(主要負責人) |
1.1載體
選用的載體應符合SJ/T11349的規定。
1.1.1選用要求
1.1.1.1選擇二維條碼標簽作為標識載體。在原料(或混合料)上附二維條碼標簽,在關鍵控制點設置配套讀寫器。標識載體上必須含有連接到至少一個組織的追溯信息。
1.1.1.2標識載體在同一品種或同一包裝的位置應保持一致。
1.1.1.3應保證標識載體不對食品造成污染。 1.1.2配置原則
1.1.2.1賦碼設備選擇
根據設定的打印位置、打印速度、條碼生成等參數,能自動生成二維條碼,并能將信息通過打碼機打印成標簽,附著在被追溯物指定的位置,同時自動將條碼數據記錄到數據庫。
1.1.2.2標識要求
a)標識應清晰、易識別,能保持標識不因搬運或其他因素而消失;
b)碼圖無脫墨、無損、無畸變,邊緣清晰,無發毛和虛暈或彎曲現象;
c)符號的一致性。
1.1.2.3標簽選擇
選擇原則:視產品具體需求、輸出效果、標簽的成本和適用于食品等為選擇標簽的依據。
1.1.2.4識讀設備的選擇
選擇要素:
a)適用范圍;
b)譯碼范圍;
c)接口;
d)分辨率;
e)掃描屬性;
f)條形碼符號長度;
g)閱讀規格;
h)相關功能。
參考文獻
[1]GB/T22000-2006/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食品鏈中各類組織的要求》
[2]GB/T22005-2009《飼料和食品鏈的可追溯性體系設計與實施的通用原則和基本要求》
[3]《食品可追溯性通用規范》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
[4]《農產品追溯要求水產品》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
[5]《農產品追溯要求果蔬》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