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CAN總線 車站 信號系統
1、CAN總線的技術規范
CAN總線技術規范的目的是使任意兩個CAN總線的執行過程達到兼容,CAN技術規范版本2.0包括兩部分內容:
1) CAN技術規范版本2.0A
CAN技術規范版本2.0A描述的是在CAN技術規范1.2中定義的CAN報文格式,其范圍是定義傳輸層和與CAN有關的外層。在CAN技術規范版本2.0A中,CAN節點的分層結構如圖1(a)所示。
由于串行通信進入了更多應用領域,因此要求各種應用領域通信功能報文標識符標注實現標準化。如果把原有的11個標識符定義的地址范圍加以擴展,CAN總線的功能將更加完善。因而,在引入了第二種報文格式(擴展格式)后,它可以提供由29位定義的更大地址范圍,這就很好的解決了系統設計者在定義結構名稱方面存在的問題,從而CAN技術規范版本2.0B也就相應的出現了。
(a) 2.0A中節點的結構圖 (b) 2.0B中分層結構 圖1
2) CAN技術規范版本2.0B
CAN技術規范版本2.0B描述標準和擴展兩種報文格式。在CAN技術規范版本2.0B中,CAN遵從OSI模型,按照OSI基準模型,CAN節點結構可以分為兩層: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具體如圖1(b)所示。
2、CAN總線通信控制器SJA1000的簡介
CAN總線通信控制器主要由實現CAN總線協議的電路和實現與微處理器接口的電路兩部分組成,它是完成通信協議的主體。對于不同型號的CAN總線通信控制器,實現CAN總線協議部分電路的結構和功能大多相同,而與微處理器接口部分的電路結構和連接方式存在一些差異。這里主要以SJAl000為代表對CAN總線通信控制器的功能作一簡單介紹。
SJAl000是一種獨立CAN控制器。它是PHILIPS公司的PCA82C200CAN控制器的替代產品,SJAl000的內部邏輯結構和外部接口如圖2所示。
圖2 SJA1000內部邏輯框圖及外部接口
在性能方面,除了SJAl000在軟件和引腳上與它的前—款PCA82C200獨立CAN控制器兼容之外,其還增加了很多新的功能。在具體應用中,SJAl000采用了兩種工作方式:Basic CAN方式(PCA82C200兼容方式)和PeliCAN方式(擴展特性方式),這是SJAl000實現其兼容性的基礎。SJAl000的兩種工作方式是通過時鐘分頻寄存器中的CAN方式位來選擇的,其中上電復位的默認工作方式是Basic CAN方式。在PeliCAN方式下,SJAl000有一個重新設計的含很多新功能的寄存器組。SJAl000包含PCA82C200中的所有位,同時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位。PeliCAN方式支持CAN2.0B協議規定的所有功能(29位的標識符)[2]。
3、SAJ1000與Atmega128單片機接口技術的實現
在SJA1000的主要特性介紹中,提到其支持多種微處理器接口,在具體設計中,我們主要研究了其與Atmega 128單片機的接口,設計了用于CAN通信的最小單片機系統(以下簡稱CAN通信系統)接口方式如圖3所示。系統的通信部分主要有Atmega 128單片機、SJA1000CAN控制器、光電隔離部分和收發芯片組成。
圖3 單片機與SJA1000接口框圖
TJA1050是PHILIPS公司生產的、用以替代82C250的高速CAN總線驅動器,是CAN控制器和物理總線之間的接口,可以提供向總線的差動發送能力和對CAN控制器的差動接收能力,其與ISO/DIS 11898標準完全兼容[3]。
光電隔離部分是為了增強CAN總線節點的抗干擾能力,不過,應該特別說明的一點是,光電耦合部分電路所采用的兩個電源必須完全隔離,否則采用光電耦合也就失去了意義。電源的完全隔離采用小功率電源隔離模塊實現。這部分雖然增加了接口電路的復雜性,但是卻提高了節點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4、CAN結點通信軟件的設計
SJA1000是I/O設備基于內存編址的微控制器,雙設備獨立操作通過像RAM一樣的片內寄存器修正來實現。因此CAN總線通信部分編程主要就是對SJAl000的片內寄存器的讀寫操作。通信部分軟件設計總體上可以劃分為3大模塊:總線初始化、數據幀的接收和發送、總線出錯和異常處理。
4.1 CAN通信初始化
圖4 CAN初始化程序
其主要是設置CAN的通信參數。需要初始化的寄存器有:總線定時寄存器0、總線定時寄存器1、輸出控制寄存器、接收代碼寄存器、接收屏蔽寄存器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當控制寄存器中的復位要求位置為高時,這些寄存器才可被訪問。因此,在對這些寄存器初始化前,必須確保系統進入了復位狀態。在訪問總線定時寄存器時,由于其內容決定波特率的數值,總線定時寄存器的初始化字必須依據系統中各CAN控制器的晶振頻率而設定。初始化程序的流程圖如圖4所示[4]。
4.2 數據發送和接收程序
信息從CAN控制器發送到CAN總線是由CAN控制器自動完成的。發送程序只需把發送的信息幀送到CAN的發送緩沖區,啟動發送命令即可。需要注意的是,發送中斷不是由于發送完成而產生,而是由于發送緩沖區再次可用而產生的。
信息從CAN總線到CAN接收緩沖區是由CAN控制器自動完成的。接收程序只需從接收緩沖區讀取要接收的信息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讀取接收緩存器(RBF0或 RBF1)的內容后,CPU必須通過置位釋放接收緩存位來釋放緩存器,使得另一個報文立即變得有效。數據發送和接收中斷流程圖如圖5所示。
圖5 CAN通信數據發送和接收中斷
4.3 總線出錯和異常處理
CAN總線作為一種優良的串行通信局域網絡,它自身的查錯和排錯能力相當強大,因此在設計時必須充分利用這一點,提高通信系統的可靠性。CAN協議規定網絡上的任何一個節點,根據其錯誤計數器中的數值,可能處于下列3種狀態之一:“錯誤—激活”狀態、“錯誤—認可”狀態、“總線脫離”狀態。處于前兩種狀態時節點都可以參與總線通信,而當處于“總線脫離”狀態時節點既不發送,也不接收任何數據幀。同時CAN協議還對脫離總線節點重新參與總線通信有嚴格規定。
由于節點自身的原因或是其它原因,節點脫離總線,不參與通信,出現這種情況程序要做到及時發現,并且迅速做出有效處理,使之恢復參與總線通信。判斷節點是否脫離總線同樣既可通過查詢方式,又可通過中斷方式。而處于“總線脫離”狀態的節點通信功能的恢復,必須嚴格依照CAN協議規定的流程做,否則節點將一直處于“總線脫離”狀態。
5、總結
在車站信號系統中,用CAN總線代替RS-485總線,其數據通信具有突出的可靠性、實時性和靈活性,而且通信距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些都在現場運行中得到了證實,具有較強的實用價值。
本文作者創新點:用CAN總線代替車站信號系統所使用的RS-485總線,在軟/硬件設計中均采用了模塊化的方案,具有更高的靈活性和廣泛的適用性;同時,用Atmega128單片機代替車站信號系統中所使用的Atmel8535單片機,使運行的速度也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