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引入以PLC為核心的模糊控制方法來設計恒溫控制系統,以解決產品溢膠問題。結果表明:該系統具有較高的穩定性、控制精度和品質。
關鍵詞: PID控制;PLC;模糊控制
溫度控制在工業控制中被廣泛應用,是極其重要的控制之一。溫度控制具有延時和慣性的特點,它的數學模型較難建立。工業生產中,常用位式調節器和PID控制器等來控制溫度。對于此類位式調節器,有著不可避免的缺陷,當實際溫度大于給定溫度時,系統不加電壓,導致了超調和控制精度差,甚至出現失控。雖然PID有著較好的控制,但需大范圍變化溫度時,PID控制器的參數是很難確定的,而PID控制也不能總是處于最佳狀態,甚至在控制過程中發生超調。隨著PLC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家廠家推出了適用于各類過程控制的智能專用模塊,用PLC軟件實現模糊控制,來處理溫度控制,并能克服超調大的問題,提高控制精度。其實現方式具體有兩種:其一是通過專用的硬件實現,但其價格昂貴,通用性差,并需要專門的編程設備。還有一種方式是通過軟件實現,把模糊控制程序作為整個PLC控制程序的子程序,包括數據的讀取、模糊推理和控制信號輸出,通過中斷調用子程序完成模糊控制[1-2]。
本文著重介紹溫度控制在泡棉產品生產中的應用。
1 溫度控制系統
溫度控制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系統采用FX微型機,配以模擬量輸入輸出模塊FX-4AD、FX-2AD,該系統掃描速度快,抗干擾能力極強,當溫度上升到95%以前,采取全壓控制,大大節約升溫時間,加熱區一旦上升到95%,采用模糊控制,提高了控制精度,當上升到給定值的102%時,采取失壓控制,使加熱塊溫度快速下降。假設設定溫度為220℃,熱電偶電勢就會送給放大電路放大,而放大信號會與基準電壓2 V比較,轉換為高低電平信號送給PLC,對于采樣信號執行模糊算法的控制程序,輸出信號經過放大,再通過晶閘管區控制加熱區域。
2 模糊控制原理
如果采用傳統PID控制,控制溫度的超調就會比較大,調節到設定值的時間就比較長,控制效果較差,為了提高控制精度,需采用模糊推理控制,對Kp、TI、TD參數進行自整定,以提高控制精度。控制原理如圖2所示。
由參數可調節PID完成對溫度系統的控制,模糊調節器實現對PID 3個參數的自動校正。
數字PID的位置式算法如式(1):
Kp為比例系數,U(n)為控制器的輸出,e(n)為偏差值,Ts為采樣周期,TI為積分時間,TD為微分時間。
模糊控制作為PLC控制程序的一個子程序,其中包括數據的讀取、模糊推理和控制信號輸出。
PLC通過采樣獲取被控量的精確值,然后將此量與給定值比較得到誤差信號E,把誤差信號進行模糊化處理(即通過模糊推理系統),得到了誤差E的模糊語言的一個子集e,再由e模糊控制規則R,根據合成規則進行決策,得到模糊控制量為U(U為模糊量)。為了對被控對象進行精確的控制,還需將模糊量U轉化為精確的數字量,再經D/A轉換,送給執行機構,從而對被控對象實施控制。
3 模糊控制的實現
本系統采用二維模糊控制。設模糊變量為:e(溫差),ec(溫差變化率),u(輸出量)。輸入輸出變量語言可以表達為:負大(NB),負小(NS),負零(NZ),正零(PZ),正小(PS),正大(PB)。系統中溫差、溫差變化率的基本論域分別為+e、+ec,其范圍為[-5,+5]。輸出量u的論域設定為+u,其范圍定為[-6,+6]。
本系統為雙輸入單輸出模糊控制,根據過程控制的實際經驗得到一系列推理語言規則,寫成如下形式:
IF E=(NB) and EC=(PB),then U=(PB)
例如:溫度偏差(E=e’)為負大且偏差變化率(EC=ec’)為正大,則輸出控制增量(U=?駐u)應為正大,以減少負偏差,使其趨近于給定值。根據這些模糊條件語句可歸納為模糊關系:
R=U(E×EC)U(2)
式(2)中,“×”為模糊關系矩陣的關系運算符號。由E、EC及上式推理合成規則,得到控制增量模糊集U為:
U=(E×EC)R(3)
求出控制決策U,再按隸屬函數中位數方法得到相應的控制增量?駐u,再通過計算機離線反復調試修正,就可得到相應的模糊控制規則表。然后實時控制時,根據輸入偏差與輸入偏差變化率的模糊值直接查找控制表,獲得控制量。
4 模糊控制的程序流程圖設計
模糊控制程序作為整個PLC控制程序的一個子程序,包括數據的讀取、模糊推理和控制信號輸出。模糊控制算法的程序流程圖如圖3所示。
5 模糊控制具體應用
所謂泡棉產品,就是泡棉芯被導電布包裹,在接縫處貼膠帶。如圖4所示。
本單位主要生產的產品有SS3500、SS5000、SS4000、SS2000、SS1000等,SS3500加工工藝是鎳銅導電布包裹泡棉加熱粘合處理,屬于“外包裹”產品。
SS3500產品是由導電布和泡棉包裹而成的產品,通過模具對其截面形狀的控制,完成不同形狀的產品的加工,常見的截面形狀有矩形(R型)、D型、Bell型和C型等。加工工藝流程如圖5所示。
其中導電布就是截面外圍包裹的一層布,泡棉作為內芯,通過相應的引導模具引導導電布及泡棉傳動,在熱模中進行加熱粘合(加熱粘合就是本文會主要探討的技術,通過對其溫度精準的控制,使導電布包裹時通過合適的溫度進行粘合但不會產生溢膠),然后再通過冷模具加風冷進行冷卻至常溫,即可背客戶要求的膠帶。該工藝流程雖比較簡單,但對有的成品的表面要求較高,不能在導電布接縫處有溢膠(該溢膠即導電布上熱熔膠,通過加熱,使其與泡棉粘合的粘結劑),從而影響產品屏蔽效果。
所以該加熱過程必須引入恒溫控制,并通過借用軟件實現其控制。具體方法為:把模糊控制程序作為整個PLC控制程序的一個子程序,包括數據的讀取、模糊推理和控制信號輸出,通過中斷調用子程序來完成模糊控制。這種方法簡單,便于實現,但是參數整定比較困難,在實際中往往是根據經驗來手動設定PID參數,且一組整定的參數不能完全適應不同的溫度控制工藝要求,還易產生較大的超調。本研究針對控制過程中出現的升溫速度慢、超調量大、控制精度不高等現象,利用PLC編程軟件采用模塊化編程方法,使用編制程序實現模糊控制算法,對標準的PID控制模塊的KP、TI和TD進行模糊參數自整定,以達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和良好的穩定性。
將模糊PID控制系統應用于熱模加熱區域控制系統中,實測數據表明模糊PID參數自整定控制較常規的PID控制有更好的控制效果。設定保溫溫度為200℃,分別采用兩種不同的控制方式,模糊參數自整定控制的超調量比常規PID控制降低70%,上升時間縮短10%。模糊PID參數自整定控制的動態和靜態特性全面改善,表現出良好的魯棒性。
而超調量的大大降低,直接影響了產品加工的質量,提高了產品的性能,見圖6。
從上圖中可以看,傳統PID控制后的產品有溢膠產生,這就是超調導致的結果,溫度加溫至過高,使熱熔膠沾污了產品表面。而經過模糊PID控制后,就沒有了這種現象,完全解決了溢膠問題,從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泡棉本身性能,使其能在一些電子高端行業里得到應用。并使泡棉的電性能和屏障的電性能盡可能相同,在界面處保持高等級的導電性和避免空氣或其他高電阻的間隙,這樣就能使屏蔽效果到達最佳。
將模糊控制與PLC控制系統相結合,既顯示了PLC的可靠、靈活、適應性強的特點,也大大提高了控制系統的智能化程度。基于模糊控制的PLC系統適用于很多場合,控制程序易于模塊化、標準化,與PLC自帶的PID控制模塊相比,具有編程方式靈活,限制條件少,模糊變量和模糊規則個數不受系統硬件限制等特點,降低了系統的開發成本,擴大了應用范圍。
參考文獻
[1] 高欽和.可編程控制器應用技術與設計實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2] 黃水紅.可編程控制器原理及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