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對抗WiMAX競爭壓力而誕生的LTE,因其良好的兼容性和開放程度贏得了全球絕大部分主流通信企業的認同。目前,WiMAX與LTE的關系已經得到一定范圍內的共識,即LTE將成為大多數支持3GPP和3GPP2標準組織的移動運營商的首選;WiMAX則面向包括互聯網服務提供商、有線及固網運營商在內的新興運營商,以及希望發展新型業務模式的運營商,為其現有的固定語音和數據業務或大規模熱點地區的網絡服務提供新的選擇。
由于市場需求和商業利益驅動不足,特別是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海外WiMAX投資熱情減退,發展速度放緩,對LTE的威脅有所削弱,LTE的商用進度也趨緩。而由中國移動主導的TD-LTE在完成3GPPR8標準后,基本實現了與國際同步,相關的系統試驗和操作試驗測試工作正在進行,產業推動進展順利。
LTE將與3G長期共存
TD-SCDMA二期建網已基本完成硬件安裝和基站開通,進入網絡優化階段。TD-HSDPA已具備成熟應用的條件,下一步需要重點發展HSUPA。工業和信息化部專家表示,目前HSUPA已基本完成技術攻關,接下來是大規模的測試工作,預計2009年6月可以實現商用。更進一步,TD-LTE最原始樣機預計將于2010年面世,2012年正式商用。
以LTE為代表的3G+技術進展迅速的同時,“3G時間窗”問題正日益受到關注,特別是處于產業鏈盈利末端的終端和芯片制造商,如何盡快回收3G投資成本用于后續演進技術的可持續研發?
事實上,TD-LTE標準制定過程中,中國在TD建設中取得的試驗數據和布網經驗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和沿用。網絡建設方面,中國移動在考慮系統方案時既考慮了TD目前的發展,也考慮到了TD向LTE的演進,在網絡和基礎設施方面盡量實現可共享,在核心網上使TD和LTE實現在服務質量、性能考核、運營維護以及話務監測等方面的緊密結合,希望對目前投資進行最大程度的保護。
作為全新的技術與產業,LTE的產業化和商用化與3G發展類似。例如WCDMA于1999年發布標準,2006年才進入規模應用,從標準完成到規模商用經歷了七年。而LTE目前剛剛完成標準化的第一版本,正處于初期研發階段,還需要經過概念驗證、技術試驗、規模試驗等諸多環節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副總工王志勤認為,LTE標準在2008年底發布,最早到2012年才可能在中國開始商用。
同時,商用初期,TD-LTE將集中于解決熱點地區的高話務量需求,此后若干年內,3G仍然為廣覆蓋移動通信網絡。
從“中國的”到“國際的”
TD產業聯盟市場部總監逯宇向《通信產業報》(網)記者表示,2010年TD-LTE將進行友好用戶試用和一致性測試。中國移動內部人士透露,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TD-LTE試驗網將得以展示,這將是中國移動首個4G試商用網絡。
TD-LTE作為TD-SCDMA的演進技術,目前已成為3GPP里唯一TDD制式的LTE標準,如何以TD-LTE為契機打造一個真正有競爭力的TDD產業,與LTEFDD共同成為國際主流技術?
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技術研究所所長黃宇紅指出,發展TD-LTE應遵循技術創新、規模效應降低成本、市場驅動的原則。她特別強調開拓國際市場和構建國際化產業鏈的重要性,此外,盡可能借鑒已有建網經驗,解決實際建網中出現的問題,可以在引入LTE時縮短其成熟期,降低產業風險,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如終端,中國移動已建立了TD-LTE終端認證體系。
LTE產業規模最大化
國際化標準的一大特點在于共贏,各國重視通信戰略投資的同時,已經結束了個別標準主導產業的時代。尤其在LTE時代,融合將成為主旋律。LTEFDD和TD-LTE在技術規范上存在非常大的共通性和統一性,這樣無論在系統側和終端側,都比較容易且低成本地實現FDD和TDD共平臺。這兩種模式共平臺,有利于實現LTE產業的規模效應最大化,也有利于實現對頻譜資源最有效率的使用。目前,大唐、中興、華為、普天等企業已經推出了可實現與LTE共平臺的TD產品,中國企業在未來LTE時代的優勢日益突出。
三星通信3G標準化技術總監李小強博士認為,未來,TDD與FDDLTE的設備在接入側差別更加縮小,在核心網側幾乎相同,所以使用TDD系統或者使用FDD系統更多取決于運營商的演進策略以及設備制造商、終端提供商和芯片廠商的支持程度和開發進度,聯合支持FDD與TDD的設備將更好滿足未來市場的需求。
與此同時,全球4G研究工作穩步推進,ITU已定于今年10月WP5D第6次會議結束4G候選技術方案的征集,2010年10月WP5D第9次會議確定4G技術框架和主要技術特性,確定4G技術方案。3GPP已于去年9月向ITU-RWP5D提交了面向4G的LTE-Advanced的最初版本,并計劃分別于2009年5月和2009年9月提交完整版和最終版。LTE在4G時代,將有望取得產業規模最大化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