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波士頓大學的研究指出,所謂的Non-practicing(主要是指自己不生產產品,通過購買或取得重要專利控告大公司牟利)或是專利流氓(patent trolls)已經讓企業花掉了將近半兆美元。而研究人員James E.Bessen、Mike J.Meurer以及Jennifer Laurissa Ford更指出,衡量有形支出的部分,像是Rambus這樣的專利流氓,自1990年以來,已經通過專利控告吸收創新公司大約5000億美元。
這個數字僅包含了公開上市公司,這樣才能看出股票市場的反應。之所以如此,其理論系在于,如果一家公司的股票因陷入訴訟糾紛的新聞而下滑,下滑 的幅度也就意謂著市場認為該公司可能打輸官司的程度。投資人認為,訴訟將降低其獲利預期,直接反映出與訴訟相關的直接成本、營業損失以及結算費用等等。
以上計算所得,還不包含間接費用的部分,像是員工分心、法律不確定性以及重新設計產品的現金支出。而且,這些數字并不精確,因為公司的股價也可 能受到眾多變數影響。不過,這批研究人員采用了大量的樣本,針對1630起訴訟案件、涉及4114位被告進行調查,因此,他們相信,這些因素絕大部分都可 以相互抵消。
不幸的是,專利流氓的做法,近來似乎變得更加流行。根據統計,在過去四年當中,每年因此被告所損失的金額,達到大約8300億美元。這個數字, 比美國同期花在研究開發上的費用3300億美元,還要多出25%。在這些訴訟當中,軟件專利占了62%,機械專利相關的約6%,僅有2%是屬于藥品與化學 品相關的專利訴訟。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