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日程安排,從今年三月開始進行的TD-LTE第一階段規模技術試驗于9月底收官。第一階段系統側的測試內容包括核心網、承載網、無線網、終端和安全五個部分,其中無線網測試是TD-LTE規模外場測試的核心內容。海思、創毅視訊、高通以及后期進入的altair、sequans、中興微電子等終端芯片都參加了第一階段的單模測試。
“從目前的測試情況來看,整體進展比較順利,當然,作為剛進入規模建設和測試階段的產品,后續還需要在發展中不斷優化完善。”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副院長黃宇紅說。
工業和信息化部于2010年12月批復同意TD-LTE規模試驗總體方案,由中國移動承擔上海、杭州、南京、廣州、深圳、廈門六城市TD-LTE規模技術試驗網和北京演示網建設。共有11家廠商參加了2010年底之前在北京順義進行的研發技術試驗,在第一階段的規模試驗中,華為、中興、大唐、諾基亞西門子、上海貝爾、摩托羅拉、愛立信、普天、烽火、新郵通也悉數參加。總體看現階段的TD-LTE系統設備已經接近了FDD初期商用的能力。
TD-LTE天時地利人和
TD-LTE是我國主導的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G國際標準TD-SCDMA的后續演進技術,具有傳輸速率高、時延短、頻譜效率高等特點。2010年10月,我國主導的TD-LTE增強型成功被國際電聯確定為4G國際標準,這是我國通信引領世界的一次歷史性機遇。
“王建宙董事長曾說過TD-LTE恰逢天時、地利、人和。”黃宇紅說。“所謂天時,就是TD-LTE與FDD LTE在國際上處于共同發展的時期。移動互聯網的方向是明確的,市場需求會推動技術更快向前演進。”
所謂地利,我國的產業能力已經成長起來,TD-LTE的市場需求是存在的,而國內企業的產業能力已為此做好了準備。TD-SCDMA 3G網絡的成功部署,不僅夯實了包括華為、中興等國內企業在產業鏈中的地位,還吸引了更多國際廠商的參與。
“所謂人和,整個產業都非常支持TD-LTE發展,很多國際運營商對于TD-LTE也都有明確的需求。”黃宇紅說。正是由于國際運營商的需求,由中國移動、印度Bharti、日本軟銀等多家國際運營商在2011年巴塞羅那大會期間發起成立了GTI(TD-LTE全球發展倡議)。現已有31家運營商加入GTI, 超過32家國際運營商建立了試驗網,5家運營商公開宣布TD-LTE商用網絡建設。
亟待明確時間窗口
在國家有關部委的帶領下,TD-LTE已經初步形成由中國企業主導、全球主流企業廣泛參與,包括系統、終端、芯片、測試儀表企業等在內的完整產業鏈。
2010年,中國移動建設的TD-LTE演示網相繼在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上亮相,基于TD-LTE的移動高清會議、即攝即傳等業務廣受關注。在2011年8月的深圳大運會上,基于TD-LTE網絡的即攝即傳系統和移動媒體采訪車都運用到了大運會電視直播中。
盡管TD-LTE一直在向前推進并擁有天時地利人和之優勢,但全球推廣的形勢仍舊非常緊迫。美國運營商Clearwire就很著急。9月15日,中國移動和Clearwire聯合宣布,雙方將進一步推進TD-LTE終端設備的開發工作,這也證實了Clearwire準備將TD-LTE技術納入其4G網絡的意愿。“Clearwire希望借TD-LTE增加投資者的信心,所以,他們更關注什么時候規模能做大,成本能降低。”
雖然TD-LTE已經有了多家國際運營商的支持,但目前總體網絡規模較小。很多像美國Verizon這種主流運營商的4G重心仍舊在FDD LTE。沒有足夠的市場預期成為整個TD-LTE產業鏈的困惑。如果TDD一直做不起規模,產業發展所需要的資源和信心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在這個問題上,北京郵電大學曾劍秋教授表示:“在TD-LTE的不斷驗證、試驗中,我們已經解決了同頻干擾等世界性難題。但是,如果我們沒有一個TD-LTE明確的時間表,自己不真正推進,就會遭到別人的質疑。”曾劍秋甚至提出,“TD-LTE的推動以及我國主導的TD-LTE增強型4G國際標準應納入國家戰略。”
其實,TD-LTE可以從FDD LTE的推動中汲取經驗。Verizon從2009年就宣布他們將于2010年年底啟動4G網絡,又在2010年中向外界滲透了覆蓋38個城市、1.1億人口的建設規劃。Verizon的合作伙伴在指定時間內完成了商用網絡的建設,目前,Verizon已經擁有5款LTE手機、2款PAD、2款數據卡以及2款Mi-Fi產品供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