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小的時候,在煤油燈下,我就有一個夢想,太陽的萬丈光芒不僅能照亮白天,也能照亮黑夜。今天通過我們的努力,這個夢想實現了。”6月6日,在“太陽能電源與智能建筑節能減排論壇”上,全國政協常委、泰豪集團董事長黃代放深有感觸地說。
?
當天,泰豪智能工程有限公司與新奧光伏集成有限公司舉行了簽約儀式,雙方將在太陽能電源與智能建筑一體化領域展開合作,這也意味著在我國光伏建筑(簡稱BIPV)的發展上,又多了成功的一例。
?
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原所長、中國能源投資學會副理事長周鳳起評價道:“當前背景下,太陽能電源與智能建筑相結合這個點抓得很好。這既可以節約能源、減少排放,還可以推動建筑上的革命,更可以起好光伏產業發展的示范帶頭作用。”
?
市場潛力巨大
?
由于生物制能和風能的資源有限性,一旦開發完畢,它將以一個恒定的寬度往下發展。因此,到本世界末,太陽能將會是多元化能源利用結構中比例最大的一塊。
?
“可再生能源到本世紀末將在能源結構中達到80%以上的比重,其中太陽能達到60%以上,”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太陽能光伏專業委員會主任趙玉文說道:“現在世界光伏產業快速發展,而BIPV是目前世界光伏發電中最重要的應用領域和最主要的市場。”
?
截至2006年,中國房屋總面積達到400億平米。其中城市屋頂面積131億平米,住宅面積達到81.8億平米,農村住宅面積大約160億平米。城鎮住宅面積可利用的大約8億平米,農村住宅面積可利用的32億平米,也就是說,總共40億平米的面積可以裝光伏系統。這其中,如果20%安裝光伏方陣,將會產生80GWp的屋頂資源量。
?
到2020年和2050年時,可利用面積將分別增加到50%和1倍,太陽能電池的陣列效率分別從現在的10%增加到15%和20%,屋頂資源量將從現在的80GWp分別增加到180GW和320GW。“市場潛力非常巨大。”趙玉文指出。
?
2008年底,世界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6個吉瓦,85%以上為并網發電,而其中90%以上為BLPV系統。在歐洲、日本、美國等國,并網系統主要是BLPV系統。“雖然未來地面大型的光伏系統可能會增加,但是2020年之前仍以BLPV為主。因為它是在用電的地方發電,輸電的距離很短。”趙玉文介紹說。
?
政策多方支持
?
“再好的閨女嫁不出去白搭,研究成果不應用也白搭。”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文臺形象地說明了在BIPV的發展上,推廣和應用才是最終的目的。
?
然而,對目前的國內市場而言,由于政策的缺失,BIPV尚未得以長足的發展。“2008年,我國太陽能已經達到了200萬千瓦的生產能力,占全球市場的30%以上,但由于缺乏政策支持,98%以上的光伏電池出口國外,國內應用僅有4萬千瓦,國內市場尚未真正啟動。”國家環境保護部總工程師陸新元介紹說。
?
今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的實施意見》、《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表示要“加快推進太陽能光電技術在城鄉建筑領域的應用”,以“促進我國光電產業健康發展”。
?
利好政策的出臺為BIPV的發展帶來了好消息。在國家的倡導和支持下,我國太陽能屋頂計劃已經開始實施,而金太陽工程也正在組織。
?
張文臺表示:“國家的倡導支持大致可以分成三方面:第一個是政策激勵,采取減低稅收、優先貸款、外貿出口提高配額等手段。第二個是科技支撐,積極加大投入,培養新的能源點、突破新的難題。第三個是推廣普及,政府采購也好,私人采購也好,按照比例,各級帶頭。”
?
而在趙玉文眼中,法律——《上網電價法》才是BIPV發展最有力的保證。應該從法律角度保護BIPV的開發、利用、發展,維護它的權益、專利。“雖然我國已經開始出臺鼓勵發展BIPV的有關政策,但是真正要推進光伏建筑,我仍然認為上網電價法是根本動力。由于認識上的不到位,《上網電價法》何時正式出臺,現在還不得而知。”趙玉文說道。一旦光伏發電成功并網,那也就表明它的職能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實現了由補充能源向替代能源過渡,由邊緣地區向城市過渡。
?
民企或成主要力量
?
在BIPV的發展中,民營企業成為極大的推動力量之一。“太陽能光伏發電領域可能基本是以民營企業為主,包括新奧、尚德等。”黃代放表示。
?
民營企業以其敏銳的市場嗅覺和果斷的決策機制使得其在國內光伏發電上占據了一席之地,而發展BIPV也日漸成為企業發展重要的戰略之一。
?
“我希望一定要把先覺先知變成行動,中國人有俗話醒得早起得遲,我們不能光喊卻老不起床,應該一喊就馬上起床行動,”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主席黃孟復說:“我非常高興看到泰豪與新奧的合作,這是一個很好的強強合作的案例,黃代放和王玉鎖都是民營企業的先知先覺者,也是先行者。”
?
延伸閱讀
?
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通常稱“光伏建筑” 、“光伏建筑集成”或者“光伏建筑一體化”,由世界能源組織最早提出,指的是把光伏發電系統安裝在現有的建筑物上,或者把光伏發電系統與新的建筑物同時設計、施工、安裝,既能滿足光伏發電的功能,又與建筑友好,甚至提升建筑物的美感,例如屋頂、高速公路的隔音障、公共交通的車站棚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