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擁堵是中國很多大城市的“通病”,“緩解交通擁堵”已成為各大城市政府“十二五”期間主抓任務之一。應用物聯網技術使交通變得更暢通,人們出行變得更智能已經在一些國家得到實施,人們對此稱為智能交通。詳細地說,智能交通(ITS)是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信傳輸技術、電子傳感技術、控制技術及計算機技術等有效地集成運用于整個交通管理系統而建立的一種在大范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系統。目前,世界上ITS研發比較先進的地區和國家以美國、歐洲和日本為主。
ETC成為新星
“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是目前智能交通的新星。電子不停車系統以其高效可靠的方式受到越來越多的業主單位和用戶追捧。從2008年ETC的國家標準制定完畢到目前全國ETC的用戶已經超過了70萬用戶,增長速度很快??梢运鴺藘χ悼ǖ能嚩纬^了13000條,開通了ETC國標的車道達1100條,長三角區域ETC覆蓋的領域已經超過了1萬公里。”握奇機具產品線劉紅表示。
據航天信息金卡事業部總經理楊會平介紹,應用ETC,車輛在通過收費站時,系統可通過車載設備實現車輛識別、信息寫入(入口)并自動從預先綁定的IC卡或銀行賬戶上扣除相應資金(出口)。車主無需停車即可完成繳費,大大提高了車道的通行效率。
其實,在去年12月份,交通運輸部聯合其他部委就已經發布了促進高速公路應用ETC的相關政策,也制定了具體目標:力爭到2011年末,全國高速公路ETC平均覆蓋率(設置ETC車道收費站數量占高速公路收費站點總數量的比例,下同)達到30%,ETC車道數達到2500條,ETC用戶量達到200萬個,非現金支付使用率(非現金交易筆數與總交易筆數之比)達到10%。力爭到“十二五”期末,全國高速公路ETC平均覆蓋率達到60%,ETC車道數達到6000條,ETC用戶量達到500萬個,非現金支付使用率達到40%。
從物聯網的角度出發,ETC系統其實就是一張巨大的傳感器網,每個車上配備的車載單元以及路側設備除了可以幫助收費以外還可以有很多應用。劉紅告訴記者,智能交通系統中的交通信息采集就可以利用強大的ETC物聯網來實現。
云計算加速車聯網發展
對于Telematics,國內業界人士并不陌生,人們現在更多地將其稱為車聯網。在近期召開的“2011中國無線世界暨物聯網大會”上,中國聯通研究院副總工唐雄燕就表示,車聯網是物聯網非常重要的應用領域之一,車聯網市場巨大,是僅次于手機市場的第二大移動市場,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中國起步較晚,車載信息服務系統的安裝率還很低,目前前裝導航系統的滲透率不足7%,遠低于歐美國家60%和日本的76%,市場潛力巨大。目前國內企業尤其是電信運營商也頻繁與整車及設備商合作推出車聯網服務,打造3G汽車,試圖捷足先登,搶占國內市場先機。
不過,國外企業的確在車聯網領域走在了前面,以福特SYNC、通用OnStar安吉星、豐田G-BOOK等為代表的車載系統,都早已成為車聯網的代表,而隨著車載系統網絡化成為趨勢,以谷歌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也開始覬覦該領域,推出了PredictionAPI等應用程序,其可以主動為駕駛者建議行駛模式,從而更好地發揮車輛的駕駛性能,優化燃油效率。在今年9月舉行的法蘭克福車展上,福特更是推出了主打智能牌和云技術牌的全新概念車Evos,展示了車輛與駕駛者之間所進行的“個人云”信息實時交互?;趯︸{駛者偏好和駕駛習慣的詳細了解,Evos將個人信息和從云系統中所獲取的其他數據整合起來,例如駕駛者的工作日程、當地交通或天氣狀況等,通過對大量信息的整合,能為駕駛者出行提供個性化的體驗。
中國智能交通技術應用委員會主任史其信表示,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技術支持下,高速移動寬帶網絡將汽車傳感網和道路傳感網實現互聯,通過中央控制平臺和汽車計算平臺對交通流量的經濟調節控制和車輛的自動控制調度,達到暢通(不堵車)、安全(不撞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