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索尼愛立信的股權出售后,愛立信將不再涉足終端市場,但這卻是其更宏偉藍圖的開始:愛立信正在致力于創立通信業的標準和核心專利。
游戲規則改變
11月11日,愛立信總裁兼CEO衛翰斯在香港舉行的網絡社會論壇上表示,出售索愛股權意味著愛立信將不再涉足終端領域。
兩周前,愛立信向索尼出售其所持索愛50%股份。這意味著愛立信確實退出了手機市場。
衛翰斯強調,未來將不再重返終端市場。
“由功能手機發展到智能手機,整個行業發生了巨變。”衛翰斯說,“以前的手機90%用來打電話,10%用來發短信。但是對于智能手機來說,僅有25%用于打電話,75%會被用來做其他事情。愛立信在這方面并不在行。而索尼擁有足夠的資產投向用戶產品等,在這方面的投資也比愛立信要多很多。”
通信行業利潤走低,也是愛立信退出終端領域的又一原因。今年以來,微軟(微博)聯姻諾基亞(微博)、谷歌收購摩托羅拉(微博)、華為(微博)中興大力進軍終端,多數公司判斷手機利潤會越來越流向終端行業。愛立信則認為,“幾年前終端行業盈利不錯,但是現在的利潤很低。這個行業會不斷有新的加入者,所以慢慢地也會越來越難。”
不過,也可以說,愛立信仍在手機行業之中。因為愛立信和意法半導體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掌握著意法·愛立信芯片組,愛立信在合資公司中占有50%股份。而目前摩托羅拉、夏普、索尼愛立信、HTC(微博)等手機,都在使用意法·愛立信芯片組。“我們仍將與致力于基礎設備以保證設備網絡可以相互連接。但是——是的,我們確實退出了手機市場。”衛翰斯坦承。
致力核心專利
退出終端領域,愛立信是為了將目光集中在更廣闊領域的無線互聯。
在衛翰斯看來,作為芯片和基礎模塊供應商對于愛立信來說,事實上意味著更大的市場空間。“面對未來500億連接設備的市場,我們還將致力于生產基礎設備,以保證設備之間的相互連接。”
目前愛立信每年用于研發的費用高達30億美元,占其銷售收入的15%左右。今年,愛立信還參與了對北電45億美元專利組合的競購。盡管已經持有大量移動通信專利技術,愛立信仍將致力于創立標準和核心專利,并將尋求從其所持有的2.7萬項專利中增加收入。2010年,專利組合給愛立信貢獻了約7.04億美元的收入,比較起全年高達30億歐元的研發收入,這個數字并不算高。
衛翰斯指出,“我們之所以在全球擁有58億用戶,是因為我們技術共享。愛立信共享我們所研發的技術,然后所有國家所有使用者都統一使用,所以我們可以降低成本。”
“顯而易見,人人都可以使用我們發明的技術來降低成本。”衛翰斯說,“未來,哪些公司擁有專利權,并不是重要的,在更廣泛意義上搭建統一標準的、共有的技術平臺才是重要的,標準并不等于專利。許多專利僅僅是介于用戶界面,而后臺的共享技術都是一致的。只要更多的人使用無線互聯等技術,才能將愛立信的收益最大化。”
據了解,目前愛立信已經與90個移動公司或者基礎設備公司簽約協議,對方可以共享其專利技術。
40%收入來自服務
而在放棄終端的同時,愛立信預計將在三大領域重點增長:一是移動寬帶,二是管理服務及網絡外包服務,三是BSS(Base Station Subsys-tem GSM網絡中的基站子系統模塊)和OSS(Operation support system 運營支撐系統)領域。
自衛翰斯上任以來,就在不斷加強自身在BSS/OSS領域的能力,其在全球先后收購了Pride、inCode部分資產、Optimi、Tridge、Telcordia等數家該領域的公司。“愛立信在移動寬帶業務領域第一,我們在管理服務業務也是第一,現在我們正在努力成為業務支撐系統和業務運營系統的第一。”衛翰斯說。
與過去僅通過提供設備獲取利潤不同,目前愛立信40%的業務收入來自服務。這一數字較三年前翻了兩番。目前,愛立信在全球擁有6萬名服務專家。
而在全球無線通信設備方面,愛立信正在遭受中國公司的挑戰。根據華為8月中旬發布的2011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愛立信2011年上半年共實現凈銷售額1077億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1102.74億元),同比增長16%,華為上半年銷售收入達98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1%;營業利潤達124億人民幣。華為正在緊逼愛立信。
衛翰斯表示,雖然愛立信面臨著嚴重的競爭威脅,但愛立信在無線領域方面仍然保有很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