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全球移動寬帶數據流量增長500倍”,聽到這個信息你也許會懷疑自己的耳朵。但伴隨著移動互聯網業務種類的日益豐富和智能終端的爆炸式增長,移動寬帶的應用領域會越來越廣闊,10年增長500倍并不夸張。
無線通信技術也因為移動業務的高帶寬需求而快速進步,目前已逐步成熟的LTE(LongTermEvolution)技術可以提供高于3G速率幾十倍、接續時延更短的無線業務體驗,實現上/下行分別超過50Mbit/秒和100Mbit/秒的傳輸速率和更好的端到端質量保障。根據GSA(全球移動供應商協會)日前發布的官方最新報告,全球81個國家的218個運營商正在投資建設LTE網絡(含FDD和TDD兩個制式),較2010年的98家呈現大幅增長趨勢。截至2011年底,預計91個LTE網絡將投入商用。LTE終端也相應快速增長,從2009年底的僅1款增加到2011年7月的161款。
可以看到,LTE的全球化發展已是大勢所趨。業界各電信設備商,包括愛立信、華為、阿朗、諾西和中興等都紛紛抓住網絡技術更新換代這一大好機遇,加快技術創新步伐,提高市場開拓能力,力求在LTE時代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從目前LTE核心專利擁有量和市場分布來看,在2G/3G一直有傳統優勢的愛立信、華為和諾西等主流廠家在LTE時代也仍會占據主導地位。國際標準組織3GPP的最新數據顯示,自2010年以來,華為的LTE核心標準專利數超過230項,位居業界第一,其后依次是愛立信、阿朗、諾西、三星和高通等廠家。根據GSA發布的LTE進展報告顯示,全球已經正式商用的35個LTE網絡中(一個商用網絡可能由多家廠商部署),華為和愛立信擁有明顯優勢,其中18個LTE商用網絡由華為部署,15個由愛立信部署;諾西也表現出較強勁的競爭力,部署了11個商用網絡。此外阿朗和中興也有少量商用部署,盡管數量不占優勢,但兩個廠家投入LTE的熱情和力度卻沒有減弱:阿朗是美國VerisonFDD-LTE主要承建商之一(另一承建商是愛立信);后起之秀的中興一直認為未來的LTE市場才是真正的創造奇跡的時刻,并多次向媒體透露“在未來的網絡設備銷售收入上,目標全球第三”的雄心壯志,其縮短與愛立信和華為差距、趕超諾西的追求一直未停止過。
當前通信界流傳一句名言:“擁有頻譜就擁有未來”,隨著數字洪水的到來,運營商越來越關注MBB的發展,頻譜將成為最具核心競爭力的資源,高頻譜利用率的TD-LTE技術有效解決頻譜資源受限的問題,必將成為運營商們的最佳選擇。隨著視頻業務普及,TDD上下行靈活配置帶寬,共享頻譜的優勢越發明顯,可以更好地適應MBB時代數據業務上下行的不對稱特性以及行業市場的多樣化業務承載。此外,像中國、日本和北美等主流市場的運營商普遍采用TDD大帶寬頻譜,可以非常方便地實現多載波擴容。因此,業界普遍看好TD-LTE的后發優勢。
在國內,自從中國移動承建TD-SCDMA網絡以來,一方面積極推動TD用戶放號促進網絡利用率提升,同時積極考慮TD網絡向后續TD-LTE的平滑演進,在工信部主導下開展LTE現網驗證。截至2011年9月份,上海、南京、杭州、廣州、深圳、廈門六大城市完成了TD-LTE的百站城市第一階段試驗,包括愛立信、華為、諾西和中興在內的7個設備商參與,完成了LTE組網功能、性能和端到端方案等驗證,目前第二階段9個城市的擴大規模試驗也已啟動方案設計。
我們同時注意到,全球很多運營商的TD-LTE建設步伐已走在了中國移動的前面。截至2011年11月底,全球已簽署14個TD-LTE商用合同(其中日本軟銀和沙特Mobily已發布商用)。國內廠家因為研發進度較快占得先機,華為一枝獨秀獲得了其中10個合同(含獨家建設的波蘭Aero2、沙特Mobily和丹麥Hi3G等7張網絡,以及承建日本軟銀的東京、大阪、名古屋等核心區網絡),中興在2010年簽署了瑞典H3G和日本軟銀北海道、福岡等區域的合同。在FDD領域有深厚積淀的愛立信和諾西兩個廠家今年也開始重視TD-LTE領域,并持續發力:愛立信先后與印度Augere和澳大利亞NBN簽署兩個TD-LTE商用合作,諾西獲得了巴西Sky-TV獨家TD-LTE建設資格,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中興在2011年至今仍未斬獲新的TD-LTE商用合同。目前正在建設的日本軟銀TD-LTE網絡是全球最大的TD-LTE商用網,尤其像東京、大阪、名古屋等核心區域,LTE站點密度超過30個/Km2(未來要求100個/Km2),如此超密城區組網,將對設備廠家的基站帶寬、功率能力,以及雙流BF(波束賦形)、MIMO等技術的成熟性都提出可稱為嚴酷的挑戰。可以預計,該核心區域的建設和運營可為后續國內特大城市密集城區建設和運營提供寶貴的借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