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灣大橋橫跨中國杭州灣海域,北起嘉興,南至寧波,全長36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大唐移動與中國移動浙江省公司和寧波市公司攜手合作,采用領先的設備和工藝,優化的物理層算法和RRM算法,創新的規劃設計和組網方案不斷挑戰極限,在這座世界上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上成功實現了TD-SCDMA網絡的無縫覆蓋,全力打造TD-SCDMA精品網絡。
??? 一、概述
杭州灣大橋橫跨中國杭州灣海域,北起嘉興,南至寧波,全長36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大唐移動與中國移動浙江省公司和寧波市公司攜手合作,采用領先的設備和工藝,優化的物理層算法和RRM算法,創新的規劃設計和組網方案不斷挑戰極限,在這座世界上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上成功實現了TD-SCDMA網絡的無縫覆蓋,全力打造TD-SCDMA精品網絡。
二、杭州灣大橋特殊場景提出諸多挑戰
1. 傳播環境特殊
無線移動通信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其信道的復雜性和時變性。杭州灣大橋傳播環境特殊場景,其不同于普通大橋的特別之處是杭州灣跨海大橋在設計中引入了景觀設計,結合杭州灣復雜的水文環境特點,考慮橋下船舶航行安全因素,保證橋梁各段的橋軸線與漲潮和落潮的主流垂直以減少橋梁建設對水流的影響;兼顧高速公路的行車安全,避免較長的直行路段,大橋在海面上有4個轉折點,從空中鳥瞰,平面上呈“S”形蜿蜒跨越杭州灣。從立面上看,大橋也并不是一條水平線,而是上下起伏,在南北航道的通航孔橋處各呈一拱形,使大橋具有了起伏跌宕的立面形狀。無線電波在海面傳播時,傳播路徑主要是通過空氣傳播的直射波和經過海面反射的反射波,還需要考慮地球曲率將對信號傳播產生影響。大橋的景觀設計使得跨越杭州灣天塹的這條東方巨龍更加迷人;但也給橋上的網絡覆蓋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2. 共站址帶來的難題
杭州灣大橋已于2008年5月1日運營通車。在杭州灣跨海大橋上目前設有6個GSM基站,基站位置根據大橋LED顯示屏的龍門架位置而定,其中大橋5與大橋6兩個站點間最大直線站間距達5.5km。
??? TD-SCDMA網絡和GSM網絡的站間距的差異直接關系到兩個系統是否能夠實現共用站址。一般來說,由于受運營頻段的影響,GSM的工作頻率是900MHz頻段,TD-SCDMA的工作頻率是2000MHz頻段,在同樣的傳播路徑下,TD-SCDMA路徑損耗比GSM大7dB左右;另外由于用戶主要位于大橋上的車內,必須要考慮車體穿透損耗,車體的穿透損耗依賴于不同的車型和車體以及乘客所處車內的位置存在較大差異,TD-SCDMA穿透損耗比GSM大。所以TD-SCDMA基站的部署密度通常要大于GSM,以保證高質量的網絡覆蓋。
由于杭州灣大橋已經正式通車,在運營的大橋上重新進行TD-SCDMA基站選址和站點建設幾乎不可能。TD-SCDMA網絡和GSM網絡的覆蓋存在一定的差異,如何基于已有的GSM站址、天面和傳輸等資源,在不影響原有GSM網絡覆蓋的基礎上,實現TD-SCDMA網絡的良好覆蓋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3. 終端高速移動
在大橋上,終端位于高速運行的車內,橋面設計時速為100km/h,最高時速可達120km/h,終端處于高速移動狀態。終端空閑狀態下,到達小區的邊緣如果不能很快重選到目標小區的話,此時服務小區信號強度比較差,容易引起脫網或者起呼失敗;而正在使用業務的用戶在服務小區的邊緣如果不能很快切換到目標小區的話,容易引起誤碼率升高而導致掉話。終端的高速移動對網絡的覆蓋提出了挑戰。
4. 設備性能要求高
杭州灣氣象復雜多變,臺風、龍卷風、雷暴及突發性小范圍災害性天氣時有發生。這里海域寬闊,臺風多、潮差大、流速急,大橋的建設創造了多項世界或國內第一。同樣,在杭州灣跨海大橋上進行完美的網絡覆蓋也有相當的難度,既要滿足特殊場景對網絡建設的需要,也要對各種可能出現的惡劣環境進行預防和抵御,RRU與天線等設備需要安裝在大橋的龍門架上,設備的安裝和更換相對非常困難;所以對產品的性能、安裝和工程實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挑戰極限實現杭州灣大橋無縫覆蓋
基于杭州灣大橋特殊場景提出了諸多挑戰,大唐移動攜手浙江省移動和寧波市移動,采用了各種先進的設備和創新的技術挑戰極限,實現杭州灣大橋的無縫覆蓋。
1. 進行設計創新
由于龍門架上布線和施工非常困難,需要進行技術創新,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完成相應的安裝和改造。大唐移動以創新的設計解決了大橋龍門架上RRU的供電難題;通過設計創新和嚴格的測試驗證,在杭州灣大橋的設計中使用了特殊的光模塊,能夠實現最長40Km距離的數據傳輸,解決了RRU超遠距離拉遠的難題;通過創新的天線改造設計解決了GSM和TD-SCDMA共天面的難題。
2. 先進的設備和工藝
杭州灣跨海大橋采用大唐移動雙極化智能天線+多通道RRU的覆蓋解決方案,天線與RRU安裝在大橋龍門架天線柵格欄內,可以與GSM現網天線并排放置,實現了共站址安裝。主設備選擇大唐移動TDB18AE,放置在大橋南端的兩個宏蜂窩自建機房內,與現網GSM主設備共址。TDB18AE單機柜標準容量配置18載扇,最大可支持24載扇。通過基帶拉遠技術,既可以支持本地覆蓋,也可以支持遠端覆蓋。在有限的空間可以實現靈活安裝,充分體現了其設備具有的“零占地、零承重”的優良特性,可以滿足橋上用戶的各種業務應用需求。
針對根據跨海大橋特殊的鹽堿性場景,對設備進行防腐在蝕特殊處理。
大唐移動多通道TDRRU03068 RRU已經通過了鹽霧測試,滿足特殊場景的需求:
測試標準:國家標準GB2424.10-81;
測試時間:連續72小時交變鹽霧。
光纖接頭和射頻電纜接頭防護等級為IP67,并且也通過了《信息產業部光通信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鹽霧測試:
測試標準:GB/T 18310.26;
測試時間:連續48小時。
測試完畢后插入附加損耗≤0.2dB,外觀無機械損傷,如變形、龜裂、脫落(離)、松弛等現象。
如上所述:在大橋上架設的大唐移動的遠端拉遠單元RRU設備通過了國家標準的鹽霧測試,包括光纖接頭和射頻電纜接頭的防護等級均可滿足杭州灣大橋特殊的氣候環境需求,,充分體現了大唐移動TD-SCDMA設備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和其對于產品質量的苛求。
3. 采用增加技術
(1)小區合并(宏分集)
小區合并技術通過將室外多個多通道RRU帶的智能天線合并成一個小區,從而可以不需要預留切換帶,主要用于解決向杭州灣大橋這類話務密度不高,但覆蓋要求比較高的區域的覆蓋問題。
(2)Up Shifting
當陸地基站大規模開通后,必然會對橋面站的信號質量產生干擾。UpPCH Shifting方案可以根據干擾的強度和分布自適應地調整上行同步碼的發送位置;例如如下圖所示,將UpPCH檢測窗位置放到原來的TS1時隙上,從而能減少遠距離基站站的干擾。
作用:規避遠端基站的干擾、提升TD單站的覆蓋距離;大橋上的站點開通該特性,以保證業務的質量。
(3)定向切換
為了降低因切換對小區重疊區域的要求,設置更低的切換電平比較門限和切換滯后時間,使得切換門限更低,切換速度更快。但是這樣可能會帶來乒乓切換,因此在容易出現乒乓切換的區域可以根據需要適當的使用定向切換技術。定向切換技術降低了切換執行和測量時間,同時簡化了鄰區配置以及切換判決。
通過定向切換算法的應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切換交疊覆蓋區的要求,降低切換掉話率。
4. 切換設置
在高速環境下,切換時延是影響切換成功率的關鍵因素,除了為了提高切換速度,還需要減少切換滯后時間以及降低切換相對門限,因此可以采用定向切換的算法,即根據不同用戶的移動方向,確定該用戶今后所有可能的移動位置,據此來設置針對該用戶特定的鄰區關系,既簡化了鄰區關系,又可以避免了不必要的乒乓切換,防止切換掉話,提高了切換成功率,提高了用戶的使用感受。
5. 杭州灣大橋網絡實測結果
(1)PCCPCH 覆蓋
實測結果顯示整個橋面PCCPCH RSCP大于-95dBm的覆蓋率為99.22%,PCCPCH CIR大于-3dB的覆蓋率為98.87%,大橋路段整體覆蓋情況良好。
(2)業務覆蓋
撥打CS12.2K MMC長保測試,一直保持通話,直至測試完全程,全程沒有一次掉話,通話語音清晰,整個橋面PCCPCH RSCP大于-95dBm的覆蓋率為99.23%,PCCPCH CIR大于-3dB的覆蓋率為98.13%,與idle狀態效果相當 。
撥打VP視頻電話長保測試,一直保持通話,直至測試完全程,全程沒有一次掉話,通話過程語音和圖象都比較清晰,整個橋面PCCPCH-RSCP大于-95dBm的覆蓋率為99.86%,PCCPCH-CIR大于-3dB的覆蓋率為97.2%,整體覆蓋效果比較好。
測試中也進行了撥打測試和切換測試等一系列測試,均業務流暢,效果較好。
四、綜述
本文介紹了杭州灣跨海大橋特殊場景特點,通過采用先進的設備,超遠距離RRU拉遠,普通饋線轉電源線,小區合并等創新的設計和組網方案,實現了杭州挽跨海大橋的無縫覆蓋,為用戶帶來更加流暢的業務體驗,填補了TD-SCDMA在長距離跨海大橋組網方面的空白。大唐移動的TD-SCDMA特殊場景覆蓋解決方案和穩定可靠的產品再次獲得了實際應用的驗證,標志著TD-SCDMA產業日益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