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確紅外對射的問題后,業內一些企業對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加以了針對性提升與改造,并取得了一定進展。鑒于產品探測介質在信號特性方面存在的缺陷,首先針對于其實施改造,目前已經形成以下幾類授權發明專利的典型技術。
1、編碼調制。對紅外脈沖射束進行編碼調制,通俗說就是對紅外射束進行數字化改造賦予每根紅外射束不同的編碼,使得接收端的每個接收器可以識別與其對應射束,由此單體產品可以使用多根紅外射束,構成高而嚴密的探測界面。
編碼調制的技術特征之一是同步通訊。其優點之一,是借助同步條件的限制,確保多對同一種產品之間,不會由于信號特征相同而出現“替代性”漏報警。
目前采用此技術的產品有兩種形態,一是對射式,即發射器與接收器分別配置在兩側;另一種是互射式,即兩側的發射和接收器件間隔/對應配置。對于此類產品工作原理,業內也有采用“時分掃描電路”描述的。實際上,時分的脈沖可以歸類于編碼脈沖的特例。由此,筆者認為“編碼調制”是更為嚴謹的“上位”表達。
2、發射強度的自適應調節。最大發射強度仍按照國家標準規定,但可以根據環境對射束強度的衰減程度,自動調節發射強度,使發射能量維持在實際使用距離的2倍之內。由此既確保產品具有抗御惡劣氣候條件引起衰減的能力,又大大降低環境同類信號干擾的強度和機會。
3、調制頻率的自適應變換。在探測到有另一個相同調制頻率信號存在時,自動變換到新的調制頻點工作,更進一步降低環境中同類信號干擾的機會。
4、新型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的最短觸發響應時間已經達到20ms,可確保當入侵者以10m/s的速度奔跑通過探測界面時,可靠觸發報警。
行業規范缺失
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是列入國家強制性認證目錄的產品,目前有多家廠商生產的編碼調制型紅外對射獲得強制性認證證書(證書名錄有紅外線幕欄、紅外護欄、紅外光柵等),但是證書有效覆蓋的產品中,使用距離達到60米以上的僅有一家。
現行國家標準GB10408.4—2000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有11年標齡了,由于市場應用的普及、應用環境的變化等多層面的原因,亟需修訂或重新制定。市場上存在很多廠商采用虛標產品使用距離;以少部分型號的產品取得認證,進而以獲得認證為名,銷售大部分沒有獲得認證型號的產品。業內廠商存在從外觀到原理的不同層次的抄襲行為。由于相關管理法規和執法主體的缺失,以上違法現象得不到任何層面的處理。
管理法規和執法主體缺失,技術法規產品標準嚴重滯后;市場及行業管理不到位;企業經營中惡性價格戰、違反強制性認證法規、產品抄襲;工程設計方、產品使用方對于產品評價規則,特別是法律評價要素/應用評價要素不明確等;導致對技術創新的阻滯并使應用和普及也嚴重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