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物聯網產業發展初期調查分析
來源:中國行業研究網
摘要: 近年來,我國物聯網產業雖然開始引發廣泛的關注,繼而迅速發展,取得了一些實驗性的成果,但不容忽視的是,物聯網產業目前正處于發展初期,仍有很多瓶頸有待突破。
Abstract:
Key words :
近年來,我國物聯網產業雖然開始引發廣泛的關注,繼而迅速發展,取得了一些實驗性的成果,但不容忽視的是,物聯網產業目前正處于發展初期,仍有很多瓶頸有待突破。
一是物聯網的發展切忌高鐵式的“大躍進”。規劃與頂層架構必須明確,物聯網的產業范圍、規模大小、特色融合、應用接軌和實施可行性。有些地方目前還不適合發展物聯網,卻急于發展物聯網,很可能導致資源浪費和力不從心。
二是相關的政策法規缺失。真正的物聯網是面向社會的龐大應用體系和高端學科,不僅需要多種復雜的信息技術,還涉及各行各業,產業鏈多線交叉。所以,國家應制定出適合物聯網行業發展的政策和法規,以保證其正常、有序發展。
三是標準體系尚沒建立。物聯網是一個多技術融合、多設備連接、多渠道傳輸、多項目應用、多領域交叉的一個大“網”,因此所有的接口、規格、通信協議等都需要有國家標準的指引。缺乏統一標準體系,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物聯網的大規模推廣應用。
四是應用需求領域不夠明確。物聯網正從試驗階段邁入實踐階段,目前總體應用還處于低層次需求。應集中有限的資金,首先在易推廣、易見效的領域實現突破。
五是亟待研發核心技術。相對于互聯網,物聯網的相關技術要復雜和精細得多,而當前我國物聯網核心技術研發能力較弱。專家建議,應結合我國低成本信息化的特點,選取一些行業為切入點,圍繞需求,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和技術集成研發,進行技術示范、探索發展途徑。
六是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我國物聯網產業正處于發展初期,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物聯網的大規模推廣應用,且當前成本較高。未來在物聯網的感知、網絡、應用層面上,都將有多種選擇和方式去開拓商業模式。物聯網商業模式的建立也是物聯網能否平穩有序發展的關鍵因素。
七是目前企業規模偏小,不利于物聯網的發展。物聯網項目屬于大、雜、廣的系統工程,但目前物聯網領域企業規模小,業務雜,地域分布廣,主營不清晰,品牌推廣力不足,相對制約了企業間的合作互利,甚至造成項目工程整體質量下降或延誤工期。沒有企業品牌的擴張和業務主營的專業化,將會對企業甚至整個行業環境帶來“泛濫”的尷尬境地。
八是信息安全的監管如何保障。物聯網的三大特點是感知、物物相聯、智能化。物聯網時代,萬物相聯,信息保護需要不斷加強技術手段。有專家認為,必須超前謀劃,加強監管,建立和完善安全政策與技術標準、身份識別機制和認證授權機制、信用體系和信用環境等。
此內容為AET網站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