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歐洲產業策略論壇(ISSEurope2012)上,半導體晶片、工具和材料廠商們一致認為,450mm晶圓生產將促使歐洲回到與美國和亞洲共同競爭的舞臺上,在今后15年內生產出更先進的半導體產品。
這項名為“歐洲設備及材料供應商450mm推動聯盟”(EEMI450)的450mm專門計劃,由歐洲半導體設備與材料產業于2009年啟動,旨在凝聚具相關利益的各方共同開發450mm制程與材料的共識,并促成450mm歐洲計劃。
在ISSEurope2012上的一場小組討論中,多位業界主管針對從300mm晶圓轉型至450mm晶圓的結果進行了充分討論。
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集團副總裁AlainAstier認為無需擔心這項450mm的計劃:“450mm技術在歐洲已經非常成熟和普及。目前歐洲在300mm制程方面的主要優勢包括在Crolles和GlobalFoundry的Dresden工廠投產。我們已經作好了準備。”
GlobalFoundries公司副總裁兼總經理RutgerWijberg認為,450mm計劃應同時包含可擴展的‘延伸摩爾定律’(MoreMoore)先進晶片以及更具系統整合性的‘超越摩爾定律’的晶片:“我們心須同時關注這兩種技術發展。
德州儀器(TI)歐洲公司管理總監MichaelHummel也支持450mm計劃,但提醒業界注意:“在類比領域,即使要轉移到450mm生產,也必須繼續支持200mm晶圓產線。”他希望歐洲在這兩種制程產線的發展并重。
Hummel強調,450mm計劃還必須考慮到文化和法律層面、基礎設備成本,以及鼓勵年輕工程師選擇進入這個產業。
英飛凌科技(InfineonTechnologies)管理委員會與經營委員、研發與勞動總監ReinhardPloss則警告業界,即使在持續微縮先進技術時,也必須牢記系統整合度:“如果你能更佳瞭解客戶,才能提供正確的解決方案;差異化的最終解決方案才是驅動450mm需求的真正原因。”
RobertBoschVentureCapital公司管理總監ClausSchmidt也力促歐盟繼續支持創業投資(VC):“我們需要有想法的新創企業,新創企業則需要走出去銷售產品,否則就逃不了曇花一現的命運。”矽谷和歐洲企業家之間的文化差異是非常明顯的:在矽谷,新創企業的失敗為其帶來的是經驗教訓,并尋求新的創投機會,而在歐洲,新創企業失敗就是失敗了,Schmidt表示。
有鑒于200mm轉型至300mm的歷史經驗,英特爾(Intel)公司技術總監PaoloGargini對于450mm計劃深具信心:“這次的轉變應該會更加順利,我們已經從過去的晶圓變化中學到了許多經驗。”他預測在2016年到2019年這段時間內將會有首次的晶圓廠量產。
“傳統的制程微縮需要花30年的時間;從研究成果孵化到制造約需10至15年時間。這并不是何時開始的問題,而是取決于歐洲下一步作何打算。”Gargini指出。他非常欣賞美國紐約州政府官員資助英特爾450mm晶圓廠所作的決策,該晶圓廠得到了三星(Samsung)、臺積電(TSMC)、IBM和GlobalFoundries的大力支持。“我們現在將以這座晶圓廠為響導開始執行這項計劃。如果歐洲想一起參與,我們非常歡迎他們擬定相關計劃。”
歐洲委員會資訊社會和媒體總局單位奈米電子部門負責人WillyvanPuymbroeck表示:“歐洲委員會已經收到一份由Decision與FutureHorizons共同進行的調查報告,將被用來促成450mm目標的實現。”他認為,“450mm計劃有沒有歐洲的參與都會實現,而且會比轉移到300mm時更順利。我預期450mm產線的量產可能從8nm技術節點開始。”
歐洲研究聯盟IMEC總裁LucVandenhove表示,除了支援200mm、300mm,為了跟上摩爾定律甚至超越摩爾定律,歐洲未來必須善加利用在設備和材料方面的強大優勢轉向450mm。IMEC希望在2015年前建立450mm晶圓試驗線。“從現在起的5年內,歐洲必須扮演這一計劃的主導角色,”Vandenhove指出。
2009年開始的EEMI450白皮書已于今年2月21日提交給歐洲委員會。
這份白皮書定義了EEMI450行動計劃的目標,并強調與歐洲半導體相關的設備與材料產業盡早展開450mm研究與開發活動的重要性。EEMI450白皮書中提到,“對于晶片制造商來說,建造一座450mm晶圓廠比起兩座300mm晶圓廠更具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