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Nget="_blank">網絡時期必須要將傳輸側和無線側維護一體化事宜提上日程。首先,PTN網絡的核心技術是包交換,“彈性管道”特性使得該技術具備統計復用的優點,大大提升了網絡的資源利用率,同時也帶來了如何通過分析網絡流量,在不影響傳輸網絡結構的情況下,實現應急通信保障等難題。其次,技術部署了強大的HQoS(Hierarchical Quality of Service,分層 QoS)功能,不同類型的業務必須配置不同的QoS屬性,如何合理的制定業務的QoS策略以實現無線側要求的服務質量也將變得十分迫切。此外,PTN傳輸故障電路相比SDH電路,網絡擁塞而引發的丟包等故障原因變得更加的復雜和隱性。以上三點要求傳輸側必須摒棄傳統SDH網絡時期落后的維護理念和工作方法,切實加強與無線的溝通,及時了解無線側業務的屬性(包括流量、QoS等特性),以此來充分發揮PTN技術的優點。
實現在QoS策略上的聯合部署
服務質量QoS是指網絡的一種能力,即在跨越多種底層網絡技術(MP、FR、ATM、Ethernet、SDH、MPLS等)的網絡上,為特定的業務提供其所需要的服務,在丟包率、延遲、抖動和帶寬等方面獲得可預期的服務水平。PTN設備具備強大的HQoS(層次化QoS)功能,可以部署UNI、V-UNI、PW、Tunnel和NNU共5級的QoS策略,實現CS7、CS6、EF、AF4、AF3、AF2、AF1和BE共7種不同的業務服務級別,完全滿足全業務場景下,不同種類業務對服務級別的需求。
隨著移動" title="中國移動">中國移動全業務戰略的深入,在未來幾年,中國移動所提供的業務種類也變得越來越豐富。除了傳統的語音業務外,家庭上網業務、集團數據業務、可視電話等業務也將成為公司收入的一部分。具備不同服務級別的業務對傳輸網絡的要求(比如帶寬、延時等)也是不同的。
過去的SDH/MSTP網絡由于是“硬性管道”,不管是否承載實際業務,它也將會占用傳輸網絡的資源,網絡資源的利用率不高。SDH/MSTP技術是特定時代背景下滿足特定需求的技術,同時也是過時的。PTN技術提供的是“軟性管道”,它最大的優點是如果管道不承載實際業務,它不會占用傳輸資源,這大大增強了網絡的靈活性,同時最大程度地提升了傳輸資源的利用率。因此對各類有不同服務質量要求的無線業務而言,如果還是期待像過去一樣,所有業務在傳輸網上都得到相同質量的傳送將不再合理。傳輸側和無線側應在QoS策略上達成(如表1)共識,以實現不同服務質量需求的無線業務在傳輸網絡得到符合要求的、更為經濟的傳送。
實現PTN-RNC之間LAG保護的同步倒換
華為PTN3900設備和華為DRNC820設備之間LAG(鏈路聚合組)保護存在倒換不同步問題。假如PTN設備收光-35db,設備上報ETH-LOS告警(有可能被反抖,但不影響倒換),但雙方發送的碼流還是正常的,此時PTN側已發生倒換,而對端RNC無響應,未發生倒換。LAG保護的不同步倒換將引起RNC端口承載的站點全部退服,影響面很大。針對上述故障,傳輸側與無線側需加強溝通,共同制定解決方案。
可選方案一(過渡方案):在當前手工LAG對接模式下,通過PTN與RNC設備同時具備“自動關斷功能”,該對接方式為華為公司PTN產品線與RNC產品線共同開發的成熟方案,可解決該問題。
可選方案二(終極方案):靜態LAG模式,對接雙方均啟用LACP協議,雙方通過協議報文互動解決該問題。
開展3G業務PTN承載割接協同工作
3G業務從SDH網絡割接至PTN網絡,主要基于以下幾方面考慮:(1)SDH網絡容量日趨飽和,亟需騰出容量滿足諸如PTN設備無法安裝站點的業務承載需求;(2)PTN網絡日趨穩健,維護人員具備了一定的自維能力,PTN網絡批量承載3G業務時機成熟;(3)相比SDH網絡承載,3G由PTN網絡承載效率更高。
此外,3G業務PTN承載割接須要求傳輸側和無線側協同工作,任何一個步驟的脫節都有可能影響工程進度:
第一步:無線側提供割接站點清單,需要注意到如果涉及到新增的RNC端口,無線側需要盡早提出。此外,無線側需要提供如下數據:割接站點總量和每個落地機房的站點數量、割接涉及的RNC數量以及每個RNC掛接的站點數量。
第二步:傳輸側根據規劃站點清單,進行如下因素的確認,該環節非常關鍵,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影響整體的割接日程。(1)PTN落地端口的確認:根據無線側提供的數據,明確是否需要新增落地設備的端口,若需要,則應該提前完成掛接關系,并安排跳纖。(2)GE通道容量的確認:根據無線側提供的數據,核實骨干設備到落地設備之間的GE通道是否有足夠的容量承載站點業務,若不滿足,則應該提前新增波分通道。(3)波分通道的確認:如果有新增端口,且為新增設備上的端口,則需要新增波分通道。(4)波分系統的確認:如果需要新開波分通道,則需要核實波分設備的TOM板端口等因素是否滿足。(5)工程材料的確認:工程過程中需要使用包括長度為3m、10m和15m的FC/FC跳纖、以及3dBm、5dBm的光衰,應該提前準備。(6)現網網元故障的排查:調測入網的網元故障主要有兩大類,第一類為斷纖斷電引起的脫管現象,第二類為工程期間BBU與PTN連接故障,上述兩類故障需要提前安排,為后續的排障預留充裕的時間。
第三步:傳輸側根據站點清單核查結果,對于具備割接條件的站點,組織進行業務配置,對于不具備割接條件的站點,迅速組織人員進行排障。
第四步:傳輸側向無線側提交完成業務配置的站點清單,無線側組織進行Ping測試,并反饋Ping測試情況。
第五步:傳輸側組織對Ping測試不成功的站點進行分析和排除。
第六步:無線側組織站點割接,傳輸側安排人員應急配合。
加強業務性能故障的協同分析
無線業務在服務質量上出現劣化,在丟包率、延遲、抖動和帶寬等參數無法達到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要求的時候,僅憑無線側的參與顯然是不夠的。在這種場景下,無線側和傳輸側需要加強業務性能故障的協同分析:
(1)分析無線業務性能劣化的原因,定位到具體劣化的參數(丟包率、時延、抖動等);
(2)查詢上述劣化參數在無線側和傳輸側網絡各個接口上的具體數值;
(3)明確故障點,進行故障排除。
隨著全業務運營戰略的不斷深化,技術創新正在成為通信行業的主旋律,在城域承載網方面,最大的技術創新在于PTN技術的引入。在新技術下,傳統的某些基于SDH網絡的的運維理念和維護方法需要進行摒棄,如何加強與無線側的聯合作業被提上了討論的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