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5月30日電
國務院30日召開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會議指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在當前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對于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提出了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和主要任務。
會議強調,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注重優化政策環境,激發市場主體積極性。加強自主創新,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加強國際交流合作,走開放式創新和國際化發展道路。《規劃》還提出了20項重大工程。
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方向和任務
●節能環保產業要突破能源高效與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與安全處置、資源回收與循環利用等關鍵核心技術,發展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的新裝備和新產品,推行清潔生產和低碳技術,加快形成支柱產業。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要加快建設下一代信息網絡,突破超高速光纖與無線通信、先進半導體和新型顯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增強國際競爭力。
●生物產業要面向人民健康、農業發展、資源環境保護等重大需求,強化生物資源利用等共性關鍵技術和工藝裝備開發,加快構建現代生物產業體系。
●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要大力發展現代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產業,提升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發展水平,加快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做大做強智能制造裝備,促進制造業智能化、精密化、綠色化發展。
●新能源產業要發展技術成熟的核電、風電、太陽能光伏和熱利用、生物質發電、沼氣等,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技術產業化。
●新材料產業要大力發展新型功能材料、先進結構材料和復合材料,開展共性基礎材料研究和產業化,建立認定和統計體系,引導材料工業結構調整。
●新能源汽車產業要加快高性能動力電池、電機等關鍵零部件和材料核心技術研發及推廣應用,形成產業化體系。
[政策解讀]
“發展不能再過度依賴鋼筋水泥”
據新華社北京5月30日電
曾參與相關問題調研和文件起草工作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表示,《規劃》進一步明確了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和主要任務,有利于又好又快地培育和發展相關戰略性新興產業。
■這次會議強調,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在當前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對于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解讀:全球處于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孕育期。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國家都在積極發展新興產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綜合國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參與新一輪科技競爭的能力和條件。通過發展新興產業,對于緩解我國面臨的資源、能源和環境壓力,改變粗放的發展方式,穩定增長,帶動就業,具有重要意義。
他說,從目前來看,曾經帶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房地產、汽車產業對國民經濟的驅動力已經大不如前。我國經濟發展不能再過度依賴鋼筋、水泥了。當前,我國特別需要新的產業帶動,支撐新一輪經濟增長。
■這次會議指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注重優化政策環境,激發市場主體積極性。加強自主創新,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加強國際交流合作,走開放式創新和國際化發展道路。
解讀:有關表述針對性和指導性很強。“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能沿用發展傳統產業思路,必須通過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他說。
在談到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時,他說,發展傳統產業時,人們還可以照搬國外成功的經驗。買來主要技術和生產設備就可以擴大生產。但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面,國際上沒有現成的模式和經驗可以套用。在配置資源方面,要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政府不要過度關注規模的擴張,要重視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與產業技術體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