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企業10年的發展帶來的是產能已經雄踞全球市場的50%以上。毫無疑問在量上,中國的光伏企業已經走在這一新興產業發展的前沿。而缺乏核心技術、無序發展等這一質的缺失,讓光伏企業走上歧途。“停產”、“倒閉”、“寒冬”伴隨著光伏企業,有消息稱,在過去幾個月里,國內已有50多家太陽能企業倒下,1/3的企業處于半停產狀態。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錢大群說過:“it技術發展15年規律,即每15年it技術的積累會引發一場變革。比如1980年是pc,1995年是互聯網,到2010年前后又面臨一場感知化、互聯化和智能化的技術革命”。而每一次技術的大進步,必然帶來行業的改革和發展。而今,光伏企業正經歷深度整合,逐漸走上成熟的行業發展之路。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后,很多國家將光伏行業作為應對危機的生力軍,因此光伏市場行情逆勢上揚,很多其他行業的企業看到了光伏市場美好的前景,因為行情好才一哄而上,紛紛投身其中。 有業內人士指出,當時光伏行業各個環節的技術三五年就能出師。“一個硅片、電池、組件的生產線,要是快的話,才幾個月就可以投產了。”據賽迪智庫不完全統計,全國156家電池組件企業2011年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產能已超過35gw,預估2012年產能在40gw以上,其產能已可滿足未來2-3年全球光伏市場需求,“大上快上”的招商政策導致了光伏企業一哄而上,盲目建設、粗放擴張引發產能嚴重過剩。而產能的過剩必然帶來無序競爭和過度競爭的嚴重后果。而有消息稱,在過去幾個月里,國內已有50多家太陽能企業倒下,1/3的企業處于半停產狀態。
以多晶硅為例,截至2011年年底,我國已建多晶硅生產線的總產能達到14.8萬噸,預估到2012年年末我國多晶硅產能將達到20萬噸,占全球的35%左右。但由于2011年歐債危機引起的光伏市場增速下降,導致國際多晶硅市場價格降到了22.5美元/kg,這一價格比國內絕大多數廠家的成本還低,因此,國內廠商不得不停產而眼睜睜地看著國外的多晶硅大肆進口2011年中國進口多晶硅超過6.46萬噸。這樣的企業不會投入太多的經歷在產品質量和核心技術的研發方面,那些乘浪而來瘋狂投資擴產多晶硅生產線的淘金者們,現在返現無利可圖,欲哭無淚。這些企業,不會投入太多的經歷在產品質量和核心技術的研發方面,核心技術缺失,生產越多虧損就越多,可是停產就意味著資產在空耗,中國目前80%的多晶硅產能都處于停工狀態。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就將原先“制止太陽能、風電等產業盲目擴張”的說法改為“防止太陽能、風電設備制造能力的盲目擴張”,由此可見,光伏產業發展的大方向并沒有被否定,政府將對產業布局和結構進行調整,引導其有序健康發展。而那些生產技術不過硬、經營管理漏洞頻出、盲目上馬的光伏企業,必將在市場經濟浪潮中或被整合或退出,這將有助于市場的有序發展。遠東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光伏玻璃的專業制造商和光伏鍍膜玻璃的技術領先者,將技術優勢、管理優勢、經營機制優勢和地域優勢進行整合,逐步形成從光伏玻璃原片生產到鋼化、鍍膜加工及銷售的新型科技型企業。公司建立宜興市特種玻璃研發中心,加快開發力度,研發的太陽能專用高透鍍膜玻璃等產品,居行業領先地位,產品獲得了主流光伏電池廠商的高度好評。
而隨著政策上進行合理的引導,設置項目審批門檻, 政策扶植、有序引導和適時干預,要加強產業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控制規模,并執行嚴格的環保準入將有助于改變光伏企業遍地開花,盲目擴張的現象,將逐漸走上政策引導的有序市場,產能過剩的現象將得到改善。
今年以來,“金太陽”工程和光電建筑審批量均在放大,下半年國家在繼續大規模建設光伏發電站的同時,預估將從政策和資金兩方面大力支持民間投資的“自給式”光電發電系統,以期有利于2012年國內光伏安裝量的提升,從而一定程度上緩解光伏行業的發展困境;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確認,到‘十二五’末實現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比重達到11.4%的目標。張國寶表示將推動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加快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今年5月30日通過的《太陽能光伏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也明確指出,要集中力量支持優勢企業做優做強,鼓勵重點光伏企業推進資源整合和兼并重組;近期,中石化、中國化工以及中海油等資金雄厚的大型國有企業紛紛逆市進軍光伏產業,中國化工宣布正在籌建一個覆蓋光伏全產業鏈的航母級企業,擁有國資背景和強大實力的企業進入光伏產業,有可能掀起光伏行業新一輪的并購潮,推動光伏上下游產業的一體化發展,對于國內光伏市場的開拓、消化光伏行業過剩產能都具有積極意義。
隨著產能的洗牌調整,國海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張曉霞預估光伏產業有望在2012年底到2013年初逐步接近供需平衡,2012年四季度可能出現較好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