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CDMA高度成熟之后,成本的控制成為了設備商的關鍵,在這一點上,中興華為具有天然的優勢。在2010年,歐洲市場的搬遷和新興市場的新建擴容,中華將會得到更多的蛋糕,這將會對諾基亞西門子產生強大的競爭壓力。
2010:GSM//WCDMA陣營加速分裂
電信行業的競爭絕不是兩種技術本身或者一兩個企業之間的行為,而是產業鏈競爭。在產業鏈不夠開放健壯的情況下,技術上的優勢并不會演變成市場上的優勢,GSM之于CDMA就是最好的注解。
但在3G時代,確切的說應該是在3.5G時代,之前相對團結的GSM.WCDMA陣營在技術選擇路線和網絡演進上,開始出現分歧。有的轉向了TD-SCDMA,有的打算跳過HSPA階段直接進入LTE,有的在部署HSPA或HSPA+之后,開始靜候LTE的產業鏈成熟,有的則是在HSPA網絡部署剛剛完成之際,就開始馬不停蹄的向LTE演進。
運營商陣營的分歧,也從根本上動搖了整個產業鏈的基石,給了外來陣營一絲機會。但好在3GPP的基礎夠牢固,也好在3GPP2的畸形鏈條和WiMAX陣營的不明確定位和部分環節缺失。
在2010年,這個在2G時代風光無限的陣營將會加速分裂。但大家已經達成了共識,就在4G時代相見吧。
2010:電信設備制造商集體轉型
在以語音和低速率的數據業務為應用主體的2G時代,做網絡設備服務價值不大,而且處于暴利期的設備商也不見得喜歡這個苦差事。
但在以內容和應用為主的3G時代,在這個白菜價的競爭時期,電信服務成了設備商的必然選擇。對運營商而言,它所擅長的是如何去發現、培育、擴大消費者的需求,網絡只是業務的載體和支撐能力,那些硬邦邦的板卡不再是核心競爭優勢。
基于電信網絡的服務能力不但能夠零售,而且還要能夠批發,只有這樣整個市場才能充滿活力。一對多的百貨市場遠遠沒有熱鬧的鄉村集市看得讓人舒服。
在向服務的轉型過程中,有些企業現行一步,有些企業在苦苦追趕。這需要一個過程,沒有對網絡建設運維的充分理解,一切都是空談。愛立信、諾西和華為能夠走在前列,絕非偶然,這與他們在3G全球現網中的地位是匹配的。
2010:光+IP時代的來臨
談到2010年的技術趨勢,無線網絡寬帶化、有線網絡光纖化,還有就是ALL IP。伴隨著一些新技術的不斷被引入,在網絡運維等方面,運營商開始面臨壓力。
無線網絡的寬帶化無需贅言。而光通信也是滲透進通信網絡的各個層面,從接入到匯聚到傳送,而率先應用的骨干網更是開始引入了100G。在接入層面,兩種PON還處于膠著狀態,所謂的融合產品并沒有多少現實意義。但在國內市場,EPON將會起到主導地位,這不僅僅是運營商的部分需求,更是國家戰略層面的考量。
在匯聚、承載與傳送層面,PTN和OTN將會成為2010年的熱點。特別是在PTN領域,在沒有充分市場需求的情況下,中國移動還是選擇了進行規模部署,這將會引起一個連鎖反應,最終得益的將是民族品牌廠商,國內的應用經驗將成為他們在全球叫賣的最佳標語。
IP化的深入給通信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哲學思想的沖突是難以避免的。為了克服IP化帶來的一些挑戰,下一代分組技術標準急需出臺。全面的IP化也給了一些IT陣營企業新的機會,這將是進入電信市場的絕好機會。
2010:幾種關鍵的非關鍵性技術
判斷一種技術應用的前景,不能僅僅從技術本身出發,它所處于的商業環境同樣至關重要。這里主要討論三種技術,分別是NG-GSM。Rev.B和家庭基站。
這三種技術有一些共性,在技術本身上并存在突出的優勢,但在某些特定運營商商業應用中卻又扮演了一個看起來不可或缺的角色。NG-GSM之于中國移動,Rev.B之于中國電信以及家庭基站之于中國聯通。
NG-GSM只要是針對網絡“三代并存”狀況下的用戶感知問題,但它面臨著產業鏈成熟度和投資收益周期的問題,它所扮演的角色應該是一個“全民3G”的最終載體,是點線面結合的金字塔式網絡架構的基石。特別是對于中國移動,在三代網、7頻段的切換將是中國移動的難題之一。
Rev.B是CDMA運營商保持速率、網絡容量相對優勢的必然選擇,它可以使C網運營商在保持對T網的網絡優勢的同時,降低W網給自身的競爭壓力。但C網陣營正在面臨著分裂,美國的VER可能會率先部署,日本的KDDI選擇了WiMAX與C網并存,中國電信則選擇了靜候TDD與FDD的成熟融合,坐收后發優勢,所以選擇了升級B版本。本來就不甚健壯的CDMA產業鏈更加衰落。無線空口側向3GPP靠攏是大家的共識,但在核心網MMD向SAE演進上卻存在一定障礙,因為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架構。
家庭基站這個概念經過幾年的醞釀,也開始走向成熟,幾家主流的WCDMA運營商開始進行集中采購和部署。伴隨著數據流量特別是室內數據流量的爆炸式增長,需求在2010年將會凸顯。但家庭基站也面臨著一些問題,比如標準制定、網絡安全、功率控制、網絡規劃、產業鏈成熟度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