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蔓延到全國其他城市?
11月1日,深圳地鐵蛇口線多趟列車多次暫停運行,造成大量乘客滯留沿線車站。深圳地鐵運營方聲稱,地鐵暫停運行故障原因是線路信號系統受到了列車上乘客所使用的便攜式3G無線路由器所產生的信號干擾所致。運營方還呼吁乘客避免在列車上使用便攜式3G路由器。
一個城市的地鐵系統居然會被乘客的WiFi設備逼停,經媒體調查,發現其背后的原因是,深圳地鐵采用了國際上新一代的基于無線通訊的移動閉塞通信系統(簡稱CBTC),而CBTC所使用的信號頻率和公共用戶所使用的WiFi頻率一樣,都是2.4GHz赫茲的頻率,彼此產生了相互干擾。
涉及技術問題,說來話長。但即便是外行也會就此事件產生一個直接的疑問:近年來,中國各地都在進行大規模的地鐵建設,而WiFi也處于極速普及之中,為什么干擾事件目前只在深圳地鐵有報告?
運營方稱是因為深圳人使用便攜式3G無線路由器者較多,此答案并不確切。真正原因應該有兩個,其一,WiFi信號干擾是個小概率事件,在其它應用CBTC的城市地鐵中還沒來得及發生;其二,中國很多城市還未完成通信系統的更新換代,當然也就不會發生干擾事件。但在未來,只要條件存在,在各地地鐵都有可能發生類似干擾事件,也不排除更嚴重后果可能的產生。
在問題沒解決之前,出于安全考慮,短期內旅客當配合運營方避免在列車上使用3G路由器的呼吁,但從長遠看,旅客不應為地鐵的技術問題承擔責任,旅客有使用公眾免費頻段2.4GHz的合法權利,地鐵應從自身尋找解決辦法。
現在,各地都在大力推進無線城市的建設,WiFi已經逐漸成為城市向市民提供的基礎性、公益性無線互聯網服務。比如10月30日,杭州就成了中國首個向公眾免費開放WiFi的城市,未來會有更多城市加入這個行列,連很多民航航線都開放了WiFi,此一背景下,如果市民坐地鐵會聽到類似廣播:“關閉無線設備、收起小桌板、調直座椅靠背”,那簡直是一種諷刺。
此次信號干擾事件本質上是新事物引發的新問題,因為手機等設備的能量都屬毫瓦級別,能對地鐵通訊造成干擾,實屬小概率事件。但作為肩負億萬乘客交通安全的地鐵運營方仍有責任不能推卸:與市民共用公共頻率恐會產生干擾事件,這本不需要太強的前瞻性,公開資料顯示,深圳市無線電管理局曾多次質疑2.4GHz開放頻段在地鐵使用的安全性,而在國外,也有地方為避免干擾而為CBTC系統配置了專用頻道。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所幸這次事件并未造成嚴重損失,而為國內其它城市大量使用CBTC系統的地鐵線路提供了有益的警示,在市民對WiFi的依賴度日漸加強的現實下,地鐵方應如何徹底解決信號干擾安全隱患?
有建議地鐵可通過申請專用頻段從根本上解決信號干擾問題,這頗像以牛刀殺雞,因為隨著人類進入信息時代,頻譜早已成為一種稀缺的戰略性資源,一些國家性頻段甚至拍賣到幾十億美元,地鐵想從中分得一段,即便拿到許可,成本也很難承受。
其實,排除利益干擾,中國各城市地鐵借此次時機大力搭建“無線地鐵”,向乘客免費提供WiFi服務才是上上策。這樣投入更少。運營方既提高了服務質量,使乘客滿意,又助推了城市信息化建設,同時還把地鐵內的WiFi頻率區別于CBTC頻率,消除了安全隱患。有調查顯示,在國外,使用CBTC系統的地鐵也存在信號安全隱患,但基本上都通過實現WiFi信號覆蓋加以解決,而不能實現WiFi信號覆蓋的地區,則采用其他無線通信系統或擴頻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