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工信部有關人士透露“寬帶中國戰略”年內出臺可能性不大。相關部委目前正就方案細節進行討論、協商。工信部爭取年內將討論后的方案上報,但存在一定不確定性。知名電信專家楊培芳在文章中指出,目前,寬帶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還有幾個難點。
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副司長董寶青近日表示,“寬帶中國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很好的寬帶通訊,很多話題都無從談起”,“如果沒有骨干網的寬帶通訊,沒有接入網末端的信息通訊,很多架構是不成立的,所以說寬帶是信息化發展最重要的前提和基礎。”
董寶青說,“在這一項我們這兩年從國際上講確實是落后,所以今年工信部也在全力推動寬帶中國的建設,寬帶建設之后我們的信息化生活又會有一個嶄新的面貌。”
從這番話中就可看出,國內寬帶建設的落后現況和上馬寬帶中國戰略的必要性。但據媒體報道,工信部有關人士透露“寬帶中國戰略”年內出臺可能性不大。相關部委目前正就方案細節進行討論、協商。工信部爭取年內將討論后的方案上報,但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今年初,經國務院批準,發改委和工信部等八部門共同成立相關研究工作小組及專家組,研究起草方案。按原定計劃,方案本應在6月底上報,但由于方案內容復雜,在制定過程中又增加兩部門參與,方案延期至今尚未上報。市場此前曾一度對方案出臺預期較樂觀,但目前從有關部門釋放的信號看,方案出臺可能會繼續延期。
究其原因,目前對于如何實施寬帶中國戰略,有不少爭議之處。首先,從該戰略的定位上看,就有分歧之處。從中移動和廣電的種種努力可以看出,他們是要引入更多的市場主體,通過更充分的競爭來加速推動市場發展,但從工信部及電信聯通的角度來講,僅僅依靠市場機制難以達到推動市場的目的。例如國內相對不發達地區網絡建設成本十分之高,回收周期也較長,仍需依靠國家投資或財政補貼的手段推進。此外還有戰略投資誰來投、如何投等問題。對此,一位寬帶中國戰略研究工作組成員說,“這個階段就是要制定出一個適合國家需要的寬帶網絡戰略,而不是哪一個方面需要的。整個網絡怎么建,用哪幾種模式,都需要統籌布局。”
有評論認為,當我國電信運營企業為了光纖進入某小區而與開發商等斗智斗勇時,多國已將寬帶列為和水、電、氣、公路一樣的公共基礎設施,甚至立法推進光纖接入寬帶服務需要納入普遍服務范疇。寬帶建設不僅是市場行為,其社會效益大于運營商的直接經濟效益更是輻射到未來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將寬帶化納入普遍服務范疇,政府的動作勢在必行。
知名電信專家楊培芳在文章中指出,目前,寬帶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還有幾個難點。首先是體制問題,缺少一個頂層綜合信息機構把各個部門的信息化通過體制的約束統一起來,制定一個國家的寬帶信息化戰略。第二缺少信息通信的法律體系,電信法起草了幾十年也出臺不了,部門起草這么多年都沒有效果,大都不了了之,因為部門之間的區隔太多,所以建議由人大常委會直接組織信息通信法的起草。第三個障礙是把通信業定為完全市場化競爭的企業。在中國人的觀念中,只存在“政府”和“私人”兩個空間,缺少了最重要的“公共空間”,我們一直把公家當成了官家、官家就當成了政府,沒有公共空間概念。我十年前提出第三只手的概念,政府是第一只手,市場是第二只手,社會協同是第三只手,社會協同的基礎就是公共信息網絡。“如果不解決這三大問題,寬帶戰略就落不到實處,只能是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