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為帶著年邁的父母去人滿為患的醫院看病而犯愁?或者身懷六甲的妻子非常討厭去人多人雜的醫院長時間候診?眼下,有了3G通信技術的幫助,只需要一部手機,尋醫問診就能變得更加輕松簡單。
無線通信技術帶來的移動醫療解決方案
在前不久的2010年國際電子消費展上,一家名為CardioNet的移動醫療解決方案供應商展示了其集成心臟監測裝置的可佩帶無線終端。通過CDMA20001X無線網絡連接醫療監控中心,終端在發現病人異常心律時自動將數據發至監控中心并由技術人員及時分析診斷。該方案幫助41%的患者發現了從未查出的嚴重心臟問題,目前已安全診斷20余萬心臟病患者。
眼下,在北京的一些三甲醫院中,隨著醫院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涉及到M2M的無線醫療應用已經開始出現。而前不久,由南方醫院和中國聯通廣東公司聯合打造的遠程醫學中心也正式啟動。
在這家醫院里,遠程醫學中心利用廣東聯通的系統,能夠為省內的140余家基層醫院提供專家與病人、專家與醫務人員之間的異地“面對面”會診。不僅如此,南方醫院的救護車上也都安裝了聯通的WCDMA模塊,急救醫療隊可在急救現場將病人的圖像、心電圖等數據傳輸到醫院的后臺,讓后臺醫生第一時間組織準備搶救方案,從而提高搶救的成功率。
僅僅在過去幾年間,先進的3G無線語音和寬帶技術已經徹底改變了醫療健康服務的提供方式,并為病人的護理帶來無數新的可能。
個人化醫療護理初現
隨著3G的發展,提供個性化的醫療護理體驗正在成為可能——這種體驗側重預防而非被動式的醫療護理。現在,3G技術使病人、護理人員和醫生隨時都能保持聯系。
如果你家中有病人,你就可以從醫療機構那里獲取健康信息,同時還可以監測家里病人的健康狀況,并利用這些信息調整家中病人的食住行。
此外,隨時隨地獲取和傳輸個人的病情信息,包括生命體征數據,也成為無線醫療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因為通過無線網絡,無線醫療可與EMR、LIS、PCS等現有信息系統相結合,使M2M應用到無線醫療的更多環節。
目前在東莞推出的移動健康監護系統,它是專門針對亞健康、慢性疾病、突發性疾病的中老年人群而研發的設備,只要通過巴掌大小的終端設備就可以隨時隨地測量心電、心率、脈搏、血氧、呼吸、血壓、體溫等基本生命體征,實現個人身體隱患的早發現與早治療。
此外,東莞推廣的醫訊通也是全國第一個實現移動無線平臺與醫院數據后臺對接的無線醫療信息平臺。它所提供的短信掛號和停診、改診、候診短信提示等就診信息服務,患者平均就診時間從2.5小時降為1小時。
隨著無線網絡的日益普及,社會生活中長期存在的醫療保健服務供不應求的局面正在逐步緩解,而人們能夠選擇的醫療服務也將更加多樣化。
鏈接
WWAN如何跟蹤慢性疾病患者?
無線技術在醫療領域最常用的是無線局域網、RFID以及無線廣域網。
其中,對于個人用戶而言,最經常接觸的就是無線廣域網(WWAN)。這一技術可以更好地跟蹤那些慢性疾病患者。利用他們佩戴在身上的無線傳感器網絡(WSN),并使用價格低廉、不會受到干擾的超低功耗(ULP)無線傳感器,將它連接到實時顯示器上(例如手表或者手機),然后連接到家里的電腦上,而電腦則連接到互聯網上。運用這個無線傳感器網絡,病人就不必住院或者可以縮短住院時間,卻仍然可以與他們的醫院經常保持聯系。
TIPS
正在試用與推廣的醫用手機有哪些?
它包括糖尿病手機,這種手機里內置了一個微型測量儀,它可以自行測出手機持有者的血糖,然后將測量數據發送到存放手機主人檔案的相關網站,醫生確認了手機主人的健康狀態后,會把具體治療建議等信息以短信的形式發給機主。
此外,還包括內置慢步機、體脂肪測量儀的“減肥手機”,測量膚下水分還有按摩功能的“皮膚管理手機”,以及能夠看到胎兒發育狀況的“產婦手機”等。
而涉及無線醫療的費用,主要與各地醫院所提供服務掛鉤并打包收費,而各大運營商收取相應的通信服務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