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全球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突出,太陽能光伏產業作為最具發展前景的清潔能源產業之一,正受到世界各國高度重視并快速發展。我國光伏產業從資本、人才、技術、市場等方面高度融入國際產業發展潮流,并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快速發展,已成為我國少數能夠同步參與國際競爭并已取得一定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之一。但近兩年來,由于太陽能光伏自身存在多種結構性矛盾,加之外部發展環境惡化,產業發展陷入困境。
2012年,受下游光伏市場疲軟影響,國內外多晶硅產業持續低位運行,全年總產量6.4萬噸,比2011年的8.4萬噸下滑23.8%。國內企業競爭能力明顯不足,2012年國內多晶硅市場需求總量約14.5萬噸,同2011年基本持平;多晶硅2012年進口總量8.28萬噸,比2011年的6.46萬噸增長28%,多晶硅市場大半被國外企業所蠶食,國內企業市場占有率降至近4年來最低。國內企業大面積停產,企業普遍虧損,平均產能利用率不足40%。
從企業發展情況看,我國有3家多晶硅企業的產能超過1萬噸。其中,江蘇中能產能6.5萬噸,產量3.7萬噸,占國內總產量的61%,遙遙領先于國內其他企業;洛陽中硅、大全新能源、亞洲硅業產量均在4000噸左右。這4家多晶硅企業產能占全國總產能的近60%,產量則約占全國總產量的82%。
從企業競爭力來看,我國多晶硅企業生產成本差別巨大,產業呈現結構性過剩。我國多晶硅企業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其中生產成本在120元/千克以內的企業有一兩家,產能占總產能的40%;成本120元~180元/千克的企業有8~12家,總產能占比約為30%;其余數量上占70%的多晶硅企業,生產成本在180元/千克以上,部分企業的生產成本仍在200~300元/千克之間。而從產能分布統計來看,目前我國光伏企業產能在3000噸/年含3000噸年以內的企業數量約占60%,產能占比18%;5000噸/年以上的企業數量約占20%,產能占比70%。數量上,我國多晶硅企業仍以小企業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