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正處于低谷期的移動醫療行業來說,帶有互聯網基因的醫療健康硬件設備或許將成為扭轉局勢的勝負手。
兩年前,春雨掌上醫生上線,此后一大批移動醫療應用迅速涌現,不過兩年時間過去,這些曾經被業界寄予厚望、甚至認為能夠掀起一場行業變革的醫療應用們卻紛紛進入平臺期。
拋開國內醫療體制的制約,對于移動醫療應用來說,更多的問題其實是來自于自身。
諸如好大夫在線,春雨掌上醫生等許多應用的核心功能都是用戶的自查和問診,然而這個功能卻并不實用。醫生對患者做出診斷必須基于患者的實際身體情況,而想要掌握這一點,就必須經過專業的檢測,僅僅靠用戶語言、文字和部分圖片無法為醫生提供足夠的判斷依據。所以大部分醫生最后給出的建議依舊是讓患者去醫院檢查。兜了一圈,一切卻又回到了原點。
除了預約掛號之外,眼下醫療類的App缺乏足夠的實用性,這也影響了它們的商業化進程。付費的醫療咨詢業務一度被寄予厚望,而現在卻顯得越發雞肋。
移動醫療始終不能打開局面,這個局到底應該怎么破?
移動醫療破局新機會
最近半年,隨著穿戴設備概念的興起,讓外界重新看到了移動醫療的希望。對于正處于低谷期的移動醫療行業來說,這些帶有互聯網基因的醫療健康硬件設備或許將成為扭轉局勢的勝負手。
家用的健康監測設備并不是什么新鮮玩意兒,許多有老人的家庭都會添置血壓儀、血糖儀之類的產品。隨著今年穿戴設備概念的興起,一大批傳統醫療檢測設備突然“改頭換面”,將自己與穿戴設備的概念結合,從而受到了廣泛關注。
國內上市公司九安醫療很早就意識到了移動互聯網的價值,早在2010年就推出了全球第一臺能夠與iPhone連接的血壓儀,迅速獲得了業界的關注,此后九安干脆直接在硅谷成立了子公司,以iHealth品牌尋求在美國的發展機會,其產品也進入了蘋果商店等美國主流渠道,獲得了很好的市場反響。
除了傳統的行業巨頭,一大批創業公司也躍躍欲試。分別位于北京和上海的創業團隊康康血壓和康諾云不約而同選擇了血壓儀做為自己的起點,兩家公司都是想用互聯網的思維來改造這樣一款傳統的產品。即通過硬件設備測量使用者的血壓情況,之后將數據上傳至云端,用戶可以通過手機管理自己的數據。
在數據服務的可靠性上,無論是康諾云還是康康血壓都對自己十分有信心。康諾云的數據庫資源來自于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時間生物學中心,其創辦者Franz Halberg是“時間生物學”的創始人,而康康血壓的合作伙伴則是國內的權威學術機構中國高血壓聯盟。
兩家公司都希望通過這些機構所提供的數據模型,使儀器的檢測結果能夠更加準確,從而對用戶提供更有參考價值的健康建議。
在競爭激烈的血壓計市場之外,快樂媽咪CEO陶建輝則選擇了一個更加細分的領域——胎心儀,這是一個被巨頭忽視的市場,陶建輝介紹,中國每年胎心儀市場的規模不過20萬臺,“跟血壓計比起來,就是個零頭。”他決定用移動互聯網的方式來改造這個只有5年歷史的年輕產品。
與傳統的胎心儀不同,它能夠通過音頻線與手機連接,檢測胎兒心跳的同時就能完成數據的存儲,這樣就能在手機上立刻看到胎兒的心率曲線。他的產品還有一個特別的功能,媽媽可以錄制一段自己的心跳,然后與音樂結合,混合成為一首催眠曲。“胎兒在媽媽肚子里聽的是羊水的聲音,而媽媽的心跳與羊水的振動一致,所以,這會讓她更容易入睡。”
陶建輝希望從胎心儀這樣一個產品出發,之后橫向延展,圍繞母嬰人群推出更多與移動互聯網結合的產品。
事實上,除了這些大家習以為常的檢測設備,在國外還有許多其他形態的產品迅速涌現,而他們的出現恰好填補了此前移動醫療的最大軟肋,“可穿戴的醫療設備是穿戴設備最近的現實,因為它可以獲得連續的數據。對于診療的正確性和全面了解病癥都有很好的作用。”九安醫療董事長劉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