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如浪潮般的掌聲,第三屆中國節能減排標準化技術論壇暨智慧能源國際峰會在北京海潤艾麗華酒店圓滿落下帷幕。會議上,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發表了主題為“解決能源問題的關鍵是能源體系透明化”的精彩演說,贏得聽眾們熱烈的掌聲。
我們的日常生活隨處可見智能電腦、智能手機等智能化科技產物,大數據、云計算、新能源這些詞匯不斷進入我們的生活。面對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將其稱之為——第三次科技革命,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后在科技領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飛躍。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是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技術的發明和應用作為主要標志,同時帶動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多領域的共同發展。這次科技革命積極推動著人類社會在經濟、政治、人文等方面的進步,而推動人類科技社會走向另一個高峰的動力就是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
關于如何解決能源問題,李俊峰主任發表了以下幾個觀點。
“能源消費持續增長”
我國出于并將長期出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現在的經濟體制決定了能源消費的快速增長或無限增長或者說是無約束增長。其中,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擴大需求,依靠增大的需求拉動內需,來提高GDP。
李俊峰強調說,“能源不能再創造,只能從一種形式轉變為另一種形式。”日常飲食的不可循環和信息數據的持續流通是這一觀點的最好解答。能源消費的增長一直出于一個上升階段,就好比坐好車就不想再坐破車。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能源消費持續增長的巨大推動力,比方說豪宅和普通民居的耗電量就會存在巨大的差距。而無論GDP如何增長,如何帶動內需,最本質的內容還是需要能源的支撐。我們從GDP快速增長中的獲益,又將投入進新一輪的能源消費中。
“能源技術存在屏障
我國對煤的需求量在逐年增長,從改革開放初期5億噸到現在40億噸,但我們真的讓所有的煤炭轉化為日常生活所需的高效能源了嗎?沒有。美國的空氣質量較之中國則要清潔干凈得多,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消耗8億噸煤,而我們則要40億噸。
無論如何改良發電技術也無法降低電力在輸送時的損耗,加之我國能源消費的增加,只會讓更多的能源浪費在輸送的途中而無法被用到老百姓的生活中。
李俊峰說,“我們在能源變革的時候走上的兩個方向,一個是清潔化,一個是低碳化。”
發達國家基本完成了能源清潔化的過程,正在步入低碳化,為了更好的改善中國環境和提高能效利用率,我們應著力突破能源技術屏障。
“解決能源問題的關鍵是能源體制透明化”
國家花錢了,錢花哪兒了,是老百姓們關心的問題。
美國電價漲價,國民要知道為什么漲價,自己的錢花在了哪個環節,而中國則施行國家定價。智慧電網最關鍵的東西就是透明,僅僅是改革分布式,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智慧能源最大的一個方面就是我們能源體系透明化,這是信息技術完全可以做到的。”李俊峰說,“我們希望在智慧能源方面使我們能源體系更健康更透明,塑造一個更清潔的能源。”
能源從何而來,產生什么,無論能源在未來的發展中起什么樣的作用,首先應當推行能源體制的透明化,讓更多的老百姓切身參與到能源體制標準的制定中來,切實使做到推進能源清潔化和低碳化,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