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最新CarPlay車載計劃的推出讓業界對汽車行業和科技融合備受期待,眾多汽車廠商摩拳擦掌,不過,通用旗下品牌凱迪拉克聲稱,不愿意加入蘋果最新CarPlay車載計劃。
凱迪拉克稱,蘋果應用程序表盤不夠易用,希望沿用自家內部的CUE系統。此前,凱迪拉克發布其歷時四年打造的CUE(Cadillac User Experience)車載智能系統。
凱迪拉克放棄蘋果CarPlay的理由真是因為應用程序表盤不夠易用?
騰訊科技采訪一位上汽工程師,對方認為,通用汽車長期就在研究車載系統,對4G有相應完備規劃,此外,基于基于HTML5規劃應用框架及商店,無需利用蘋果手機應用。
上述人士稱,通用不希望生態圈被蘋果控制,CarPlay只是蘋果在車載的一次試水,目前并沒有通過市場的驗證。但通用封閉的CUE系統和蘋果的CarPlay沒有可比性。
更多汽車廠商還是對CarPlay持有開放態度,據豐田公司英國官方博客透露,豐田計劃在2015年推出首批搭載Carplay服務的車型。一家國內汽車廠商也表示,“車載終端對CarPlay提供支持不是技術問題。對此我們持開放的態度,而結果則要取決于蘋果。”
汽車廠商加入CarPlay具有合理性
據了解,凱迪拉克的CUE系統開發周期比較長,有5年之久,其軟件框架的確定好像是在Genivi第一個版本發布之前。
也就是說,CUE的Linux框架不是為支持生態系統開放應用框架而設計;從單純軟件演進理論來講,要具備和蘋果這樣擁有一個應用開發生態且非常成熟的軟件平臺抗衡潛力和資本,支持開放性應用程序開發的架構,龐大開發者社群以及千萬級的用戶是最基本要素。
汽車行業人士指出,雖然看不出蘋果在車載應用平臺的定制上未來會有多少投入和相應獲得多少用戶,但至少完全由Bosch封閉開發的CUE系統和蘋果的CarPlay沒有可比性。
豐田就主動加入CarPlay計劃。上述人士稱,每個公司有每個公司定位和產品規劃,但大的OEM在規劃其新infotainment系統和產品階段引入頗有競爭力和前景CarPlay合理。
國內汽車廠商對車載系統也有研究,如上汽和博泰主導研發inkaNet已把“怎樣讓智能手機在車載的環境下更安全使用,為用戶帶來更多便利”這一問題考慮進去。博泰對此長期深入研究,并對于此相關技術,如Mirrorlink、MHL、Miracast、DLNA等,有一些積累。
inkaNet車載系統道路上也已有5年,既有的產品中也有iPod Control,支持播放iOS設備或iPod上的音頻和視頻文件。上汽方面對騰訊科技表示,inkaNet車載終端對CarPlay提供支持不是技術問題。“對此我們持開放的態度,而結果則要取決于蘋果。”
并非僅QNX系統才能集成CarPlay
隨著蘋果發布CarPlay,智能汽車已成谷歌和蘋果龍虎爭霸。而黑莓及其針對汽車的嵌入式操作系統QNX,扮演著連接汽車和外部智能設備的管道核心角色。
汽車行業人士解釋說,Google確實已經正式宣布加入車載infotainment,并成立基于Android的車載軟件開源聯盟,正在與谷歌在車載領域展開競爭。
從目前看,QNX是一個被證明架構非常合理的滿足車載設備需求的定制化微內核操作系統,并可以集成大量的基于QNX接口的產品化軟件中間件,在短時間完成高可靠性要求的Infotainment系統開發周期,QNX在高端車載市場占絕對統治地位。
QNX早在若干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在其封閉系統上集成HTML5和Android應用的軟件框架開發,并推廣給各大OEM客戶。
但并不是說,只有搭載QNX系統的車機才能集成蘋果的CarPlay,理論上,普通的開源Linux系統和Genivi Compliance的Linux系統都可以集成CarPlay。
每個OEM對車載系統都有利益權衡
最近福特車載信息平臺Sync,已決定放棄微軟的嵌入式系統,轉而使用黑莓的QNX,原因是黑莓產品授權費更便宜。那么,微軟和黑莓在嵌入式系統是怎么樣的競爭關系?
汽車工程師解釋說,WinCE,QNX,iOS都是封閉或半開放系統,授權費,定制維護費和系統未來的升級都是門檻,每個OEM都有自己的認識和對利益得失權衡。
歐洲的Genivi和Google的Android是開放系統,相對來說,開發,集成和驗證的費用就需要車廠買單。每個車廠考量合適自己未來產品的的infotainment系統是全方位的,可能會有很多和車廠戰略及運營相關的因素在里面。
國內企業在車載領域起步較晚
從目前看,國內互聯網企業在車載領域看起來涉足都不深,最多的就是百度地圖、高德地圖向車載領域延伸,與蘋果谷歌差距明顯,如何能迎頭趕上?
汽車工程師稱,手機代替車機的通信娛樂導航模塊一直是一個方向,每個車廠對這種產品形態的容忍度各不相同,取決于車廠的研發定位,車型定位和目標客戶定位等很多方面。
雖然車聯網在國內市場商業前景非常誘人,但由于汽車電子的研發和標準基本長期為國外公司壟斷,可能新的車機互聯互通的軟硬件研發和產品化這個領域是中國企業突破口。
上述人士稱,國內車廠突破口應是從市場需求和規模化后臺入手,逐漸獲取全球汽車信息娛樂系統研發定制和預言過程話語權,才能談如何做自己車載嵌入式基礎軟件和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