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通信與網(wǎng)絡 > 設計應用 > TD-LTE系統(tǒng)中咬尾卷積碼的DSP實現(xiàn)及性能測試
TD-LTE系統(tǒng)中咬尾卷積碼的DSP實現(xiàn)及性能測試
2014年電子技術應用第6期
陳發(fā)堂1, 孫 鵬1, 代修文2, 周凌云2
1. 重慶郵電大學 移動通信協(xié)議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重慶400065; 2. 重慶郵電大學 通信與
摘要: 通過對咬尾卷積編碼的原理分析,分析驗證了咬尾卷積編碼在幾種不同信道下的性能,提出了一種基于DSP的編碼實現(xiàn)方法,將該程序在CCS3.3中運行,驗證了程序的可行性、高效性。最后通過Matlab探究現(xiàn)有的幾種咬尾卷積譯碼的性能,得到一種可靠的譯碼方式。該方案已應用到LTE-TDD無線綜合測試儀表的開發(fā)中。
中圖分類號: TN929.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258-7998(2014)06-0115-04
DSP realization and performance test of tail-biting convolutional code in TD-LTE system
Chen Fatang1, Sun Peng1, Dai Xiuwen2, Zhou Lingyun2
1.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QUPT) Chongqing Key Lab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Protocol,Chongqing 400065,China;2.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QUPT)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Chongqing 400065,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ail-biting convolutional coding theory,a validation of the tail-biting convolutional coding in several different channel performance is presented. Then a encoded method based on DSP which runs in CCS3.3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gram. Finally explore several existing tail biting convolutional decoding performance through matlab, to get a reliable decoding method. This program has been applied to LTE-TDD wireless integrated test instrument development.
Key words : LTE; tail-biting convolution coding; DSP realization

       移動通信與寬帶無線接入技術的融合成為通信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為此,3GPP啟動了通用移動通信技術的長期演進項目。為了將系統(tǒng)帶寬從5 M提高到20 M,LTE在下行傳輸中采用了正交頻分多址、上行采用單載波頻分多址的技術[1]。OFDM技術實質(zhì)就是將串行的數(shù)據(jù)映射到并行的信道進行傳輸,符號的延續(xù)時間由此得以延長,從而對時延擴展有更高的包容性。為了滿足LTE系統(tǒng)對更大的系統(tǒng)容量的需求,低成本支持更多的天線系統(tǒng)要求,在信道編碼中采用了咬尾卷積編碼和Turbo編碼[2]。本文詳細闡述了咬尾卷積編碼的編碼原理,通過Matlab仿真對咬尾卷積編碼在不同信道環(huán)境下的性能進行了探究,重點闡述了一種咬尾卷積編碼的DSP實現(xiàn)方法,最后,選取一種可靠的譯碼方式在接收端完成咬尾卷積譯碼。

1 咬尾卷積編碼的實現(xiàn)原理

        該信道編碼的編碼和譯碼復雜度低、處理時延小,適合小碼塊控制信息和對時延敏感的數(shù)據(jù)傳輸。

        咬尾卷積是建立在卷積碼編碼器的起始狀態(tài),不需要全0狀態(tài),可以是任何其他狀態(tài)。在LTE系統(tǒng)中,將咬尾卷積編碼的約束長度設置為7,即配置了6個移位寄存器,采用速率為1/3進行編碼。咬尾卷積編碼的初始比特可以不為零,但起始狀態(tài)和終止狀態(tài)相同。因此不需要傳輸額外的比特,具有較高的編碼效率。編碼器的初始狀態(tài)和最終狀態(tài)由數(shù)據(jù)包的最后幾個比特決定[3],也就是把一個數(shù)據(jù)包的最后6 bit用來初始化寄存器狀態(tài)。其編碼原理和實現(xiàn)框圖如圖1所示,對于輸入數(shù)據(jù)流CK,編碼后按3路輸出, 輸出分別為5路數(shù)據(jù)右移,對得到的5路數(shù)據(jù)進行異或,產(chǎn)生最后的結果。

2 咬尾卷積編碼性能測試

        利用QPSK高斯信道、ETU、EVA、EPA四種信道對咬尾卷積編碼的性能進行分析。仿真過程中,選取PBCH的MIB信息進行仿真測試,天線配置為4發(fā)4收,帶寬為5 MB,載波頻率為2 GHz,得到的仿真結果如圖2所示。

        通過圖2不難看出,誤碼率為10-4時,咬尾卷積編碼的編碼增益在7 dB左右,這一結果完全可以應用在綜合儀表開發(fā)中。

3 咬尾卷積編碼的設計與實現(xiàn)

3.1 DSP處理器

        采用了TI公司的C64x系列,該系列采用了取指令和執(zhí)行指令可以并行運行的哈佛結構,程序總線和數(shù)據(jù)總線也是獨立運行的。其中程序總線有256 bit,內(nèi)存單次操作取8條指令,實現(xiàn)了高速運行的目的。基于C64芯片的高容量、運行速度快的特征,在綜合測試儀表的開發(fā)中采用了該芯片[1]

3.2編碼與內(nèi)存區(qū)設計

        以TD-LTE為例,1個子幀有2個時隙,頻域上的最大資源塊數(shù)為110,1個資源塊的大小為180 kHz,1個時隙有6個或者7個OFDM符號[1],因此對寄存器和內(nèi)存的設計如表1所示,內(nèi)存設計如下。

         _Input_Data         .uset”d_dest”,5000

         _Data_lens           .uset”d_dest”,4

         _Out_Data           .uset”d_dest”,15000

         _Out_Data_lens       .uset”d_dest”,4

3.3 詳細設計

        咬尾卷積的DSP實現(xiàn)主要包括三個步驟:取數(shù)據(jù)包的最后6 bit進行寄存器初始化;根據(jù)移位寄存器的要求進行移位異或操作,完成編碼;再對完成編碼的數(shù)據(jù)進行比特字節(jié)化,為咬尾卷積編碼的速率匹配做準備。

3.3.1寄存器初始化完成

        在進行寄存器初始化的實現(xiàn)中,要考慮有無剩余比特兩種情況,計算出需要偏移地址的數(shù)A7。若有剩余比特,則取最后一個半字與剩余比特,把它們合并存放在一起, 然后進行左移得到最后的6 bit,存于A10的高6位。左移的位數(shù)便是“剩余比特數(shù)+10”;若沒有剩余比特,就取最后兩個半字,通過左移26位得到后6 bit,存于A10的高6位。以數(shù)據(jù)流長度=43為例,具體實現(xiàn)如圖3所示。

3.3.2 咬尾卷積編碼實現(xiàn)

        取每一輪參與編碼的那一個半字,存于A7的低16位,左移10位,空出A7左端的6位與尾比特(6 bit)進行或操作,完成22 bit的拼接,存儲于A10把數(shù)據(jù)流的最后6 bit與第一個半字構成22 bit,形成第一輪參與編碼的數(shù)據(jù)。每一輪參與編碼的22 bit,是上一輪的最后6 bit與這一輪的那一個半字。具體的實現(xiàn)如圖4所示。

3.3.3 比特字節(jié)化的實現(xiàn)

        比特字節(jié)化,來為交織操作中的取數(shù)據(jù)做準備,取數(shù)據(jù)時地址的偏移是以字節(jié)為偏移單位進行的。環(huán)進行字節(jié)化,直至16 bit字節(jié)化完成,后6 bit不參與,將參與編碼的比特數(shù)存于B0,每完成一次編碼,對應的記錄的寄存器減一。當還沒進行到最后一部分時, 就這樣以22 bit為單位進行編碼、字節(jié)化, 第一輪時是數(shù)據(jù)流的最后6 bit與第一個半字結合的22 bit,第二輪是第一輪22 bit的后6 bit與第二個半字形成的22 bit。

        在比特字節(jié)化時,最后的那一輪只字節(jié)化剩余比特數(shù)次,比如最后一輪的22 bit,以數(shù)據(jù)長度為31為例,字節(jié)化時只進行11次的字節(jié)化。具體流程如圖5所示。

        編碼后的數(shù)據(jù)存儲如圖6所示。

3.4 DSP運行性能分析

        DSP軟件中的實現(xiàn)代碼要盡量精簡,減少執(zhí)行的“NOP”數(shù)目,合理控制循環(huán)次數(shù),本文通過對半字數(shù)及字數(shù)為單位的控制進行地址偏移,使得運算量盡量減少,減少運算的周期數(shù)目。當編碼數(shù)據(jù)為4 200時,運行的cycles數(shù)如表2所示。

        TMS320C64DSP芯片,處理器的頻率達到1 GHz,運行一個cycle的時間是1 ns,測試平臺上,通過對GPIO口的控制,測量函數(shù)運行時間,運行時間可以滿足對實時性的要求。

4 咬尾卷積譯碼方式性能測試

        Viterbi譯碼的算法主要有循環(huán)維特比譯碼算法(CVA)[4]、M比特重復循環(huán)維特比譯碼算法(N+M-CVA)、有界循環(huán)維特比譯碼算法(BDD-CVA)[5]、環(huán)繞維特比譯碼算法(WAVA)、最大似然維特比譯碼算法(ML-VA)[6],其中L+Win-CVA,算法是一種基于循環(huán)Viterbi譯碼算法的改進,L3-WAVA算法是將碼塊重復三次的WAVA算法[7],ML-VA[8]算法是一種犧牲算法復雜度換取遍歷的算法,算法復雜度極大,本文不作考慮。設定碼塊大小為200 bit時,用Matlab仿真各種譯碼算法的誤比特率。得到的結果如圖7所示[1]

        從仿真的結果不難看出,L3-WAVA算法性能最好,并且契合了“TD-LTE無線綜合儀表測試開發(fā)”的性能和運算精度的要求,因此選取L3-WAVA算法作為咬尾卷積碼的譯碼算法。

        本文首先從LTE背景分析,闡述了LTE系統(tǒng)采用咬尾卷積編碼的必要性。根據(jù)咬尾卷積編碼技術的原理,模擬驗證咬尾卷積編碼在不同信道環(huán)境下的性能,提出一種DSP的實現(xiàn)方法,在TMS320C6000平臺上實現(xiàn)并且對運行結果進行性能分析,選取L3-WAVA方法為咬尾卷積譯碼方式進行仿真。該方案已應用到LTE-TDD無線綜合測試儀表的開發(fā)中。

參考文獻

[1] 陳發(fā)堂,陶根林. LTE系統(tǒng)中咬尾卷積碼的編譯碼算法仿真及性能分析[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0,27(9):

[2] 王曉濤,錢驊,徐景,等.基于陷阱檢測的咬尾卷積碼譯碼算法[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1,33(10):2300-2305.

[3] 林丹,李小文. TD-LTE系統(tǒng)中咬尾卷積碼譯碼器的FPGA實現(xiàn)[J].電子測試,2010(3):57-61.

[4] MEHRABIAN M R, MOZAFARI S P, ZOLFAGHARI B. An approach to exploiting proper multiples of the generator polynomial in parallel CRC computation[C].2012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Automation Engineering(CSAE 2012). in Zhangjiajie, China.2012.

[5] SESIA S, TOUFIK I,BAKER M. LTE-The UMTS long term evolution: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SECOND EDITION[M].2009 John Wiley&Sons,Ltd.ISBN: 978-0-470-69716-0.

[6] 3GPP TS 36.211 v11.4: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Release 11)[S].2013-09.

[7] Wang Jun, Chen Hongyang, Li Shaoqian. Soft-output MMSE V-BLAST receiver with MMSE channel estimation under correlated Rician fading MIMO channels[J]. Wirel. Commun. Mob. Comput., 2011,12(15):1363-1370.

[8] JOHN B. Anderson, MLADIK S M. An optimal circular viterbi decoder for the bounded distance criter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2002,50(11):1736-1742.

此內(nèi)容為AET網(wǎng)站原創(chuàng),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蕉久久久久久狠狠色 | 日本久久久久久 | 欧美一级在线观看视频 | 日本一级在线播放线观看视频 | 欧美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 欧美一级俄罗斯黄毛片 | 久久夜夜视频 | 国产免费午夜a无码v视频 | 免费大片黄手机在线观看 | 久久91精品国产99久久yfo | 国产深夜福利在线观看网站 | 免费观看的毛片手机视频 | 美国一级特a黄 | 亚洲国产美女视频 | 欧美第一网站 | 国产精品1区 2区 3区 | 伊人五月天婷婷琪琪综合 | 91av久久| 亚洲国产系列久久精品99人人 | 一级做a级爰片性色毛片视频 |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 美国全免费特一级毛片 | freex性日韩 free性chinese国语对白 |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不卡一 |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精品国产经典一区二区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 |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 | 亚洲 欧美 成人 | 毛片在线网站 | 国产欧美日本亚洲精品五区 | 最新69成人精品毛片 | 欧美大片a一级毛片视频 | 男人天堂亚洲 | 9191精品国产免费不久久 | 成人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欧美成人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久久 | 亚洲欧洲视频在线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