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分別發布公告,宣布三方于7 月 11 日簽署《發起人協議》,合資成立中國通信設施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鐵塔公司),主營鐵塔的建設、維護和運營,兼營基站機房、電源、空調等配套設施和室內分布系統的建設、維護和運營以及基站設備的代維等。
從2014年3月26日成立籌備協調工作組,到7月18日正式掛牌,鐵塔公司的成立速度超出尋常,其業務的正式啟動對未來國內電信運營網業分離將產生深遠意義,將成為三大運營商改革經營模式的試金石。
賽迪顧問通信產業研究中心分析師趙越認為,鐵塔公司以全新的運營模式、全新的股權結構和全新的管理體制順利運營,對未來中國電信運營網業分離的可行之路是非常有益的探索,將對中國電信行業未來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全新的運營模式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伴隨著中國聯通公司成立、電信移動分家、電信南北拆分、運營商六合三,中國電信業歷經多次重組,形成了目前三大運營商的競爭格局。但是在電信業內部,行業封閉、管理僵化、政企不分的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最終消費者對電信資費及服務質量仍存質疑。
趙越對記者表示,與之前歷次運營商重組均限于業務條塊或運營區域的重新劃分不同,鐵塔公司打破了電信服務產業鏈條上下游原有環節布局,鐵塔公司不再直接面向最終消費者,成為真正意義的管道提供商。
而據鐵塔公司制定的未來三年工作計劃顯示:2014年內,負責三大運營商新建鐵塔及無源系統建設、運維及租賃;從2015年開始,將逐步收編三大運營商存量鐵塔、機房及附屬有源設備,同時分階段收編存量基站站址和室內分布系統;2016年中期,完成向“通信基礎服務公司”的轉變。
“可以預見,鐵塔公司將開啟‘網絡中立、網業分離’的市場化運營方式格局,成為與供水、供電、供氣等一樣的自負盈虧的公共設施服務企業,為今后電信業深化改革、推進行業轉型提供可復制的推廣樣板。”趙越說。
全新的股權結構
日前國資委公布的“四項改革”政策,提出了推進混合經濟、完善公司治理等改革措施。而鐵塔公司在企業機制、運營模式等方面與改革方向不謀而合,成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試驗田,并將積極引入非公有資本。
據悉,鐵塔公司的股權結構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分別占據40%、30.1%、29.9%的股份,今后將會按照市場化方式,引入49%非公資本,探索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有效路徑。
趙越認為,通過優化產權結構和資本運作,鐵塔公司將吸納民營資本,借鑒民營企業及國有企業的運營經驗,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采取新體制新機制,在降低三大運營商成本的同時,能夠為全體股東創造更大價值,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并確保民營資本受益。
全新的管理體制
趙越還分析指出,從鐵塔公司前期籌備、高管確定到成立揭幕等一系列高效簡潔的過程可以看出,其去行政化的全新市場化管理體制已經初露端倪。
據了解,公司將以客戶為中心設計流程和組織架構,主動配合三大運營商研究并引導市場需求。公司管理層的8個董事有7個是兼職董事,共設置7個部門,實行集中管理,即在財務、人力資源、物資采購、IT支撐方面實行集中,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手段進行管理,實施精簡、高效的扁平化管理模式。
鐵塔公司董事會也明確表示,盡管31個省市要建立分公司,地市公司要設分公司或辦事處,但人員編制將力求精干,采取市場化的工資薪酬,總部的三個副總及省市的管理層任用均將采取市場化招聘方式。應聘人員須來自三大運營商或工信部具備相應資格的人員,以三年為周期實行任期制,薪酬標準和薪酬結構通過市場機制確定,與工作業績掛鉤。鐵塔公司有望在10月正式投入運營,近期三大運營商可能迎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人員遷移。
最后,趙越總結指出,“鐵塔公司的成立及運營,為中國電信行業未來持續健康發展開辟了新的途徑,即網業分離勢在必行。”未來電信服務應同電力運營、鐵路運營一樣,實行建網與運營完全分離的服務模式,網絡公司建設并維護基礎網絡,運營公司面向最終消費者提供服務,沒有實體運營商與虛擬運營商之分,內容服務商提供增值服務,最終形成網絡服務、公共服務、增值服務三位一體的服務體系,在市場充分競爭的環境中,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