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嘗試新領域并且愿意承擔可能失敗的抱負和野心,支持華為和中興跨出電信市場的年度目標。
上個月的華為分析師論壇主題是「跨越電信市場的愿景」指出它藉由強大的電信產業基礎去滲透相關產業的明確作法。此舉包含重回企業交換器和路由器生產領域,發展家用網絡設備和定制的終端設備,提供一系列的專業服務,以及幫助客戶發展安全可靠的開放式應用程序商店。但是除了Alcatel-Lucent之外,Juniper和其它廠商也都為電信業者提供相同的服務和產品。華為的愿景背后的目標是藉由把更高層的,甚至是最高層的網絡協議的高獲利服務和定制的家用網絡設備或智能型手機/平板計算機連接起來,讓服務供貨商手中的渠道變成「黃金渠道」(獲取更豐厚的利潤)。
首席分析師Matt Walker表示:「華為帶著充足的技術創新能力和雄心壯志進入相關領域的市場,但仍是冒一個相當大的風險。」「這些新領域的競爭者 ─Apple、Google、Microsoft、和一長串的韓國和日本電子公司 ─ 陣容浩大、實力堅強、財力雄厚而且擁有高度創新能力。不過,如果華為想要達到2010年營收成長20%的目標,它必需在這些新市場有所嶄獲。
中興謹慎專注在電信產業的策略最后可能被證明是可以持續下去的。實際上,中興在終端裝置、服務和應用的領域上,正在跟華為做一樣的事情,但是中興更加專注在特定的客戶需求基礎上。駐泰國分析師Walker補充說:「中興2010年的目標更加明確,而且風險較低:它希望提高它在一類和二類歐洲的電信業者的滲透率;在新興市場和中國維持領先地位;并且在北美市場獲得突破。它上周才宣布跟加拿大一家小型CDMA電信服務業者合作的消息。 」
Walker評論道:「不同的目標源自于兩家公司不同的市場定位。」「中興相較于華為有不相上下或更佳的終端設備生產能力。」中興同樣提供專業服務(在2009年為它帶來6億2200萬美元的收益),擁有可以支持企業推播技術的低端數據交換和路由產品,并且建立了能夠支持應用程序推播技術的軟件和加值應用服務。但是華為在上述這些領域皆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
盡管機會渺茫,華為已經立下了創新的好聲譽,而且現在更是許多西方國家市場中廣為人知的品牌。雖然華為(通常)不直接向消費者銷售產品,但它的足跡遍布電視機上盒、平板計算機、和智能型手機。鑒于這一輝煌紀錄,華為相信現在是時候嘗試挑戰跨出電信產業,尋找下一波成長。然而消費者電子的市場動態跟電信市場有很大的不同,華為腳踏兩條船的成本和風險可能很高。但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