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智浦并購飛思卡爾這則半導體行業重磅消息一經放出,馬上引起了不小的關注。在2015年半導體行業會出現并購潮的預測下,開年來也已經出現了諸多半導體公司并購案,不過,恩智浦和飛思卡爾這兩個昔日競爭對手,最終為什么會合并呢?
其實,關于飛思卡爾有意出售,早在2015年中國農歷新年前就曾有消息傳出三星欲收購飛思卡爾。2015年2月14日凌晨消息,《紐約郵報》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道稱,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Freescale Semiconductors)已聘請投行協助其探索出售公司的可能性。CM Research 分析師 Cyrus Memawalla 指出,三星電子握有 630 億美元現金,應把錢用在購并,建議三星買下飛思卡爾。不過在2月14日之后并沒有后續的關于三星收購飛思卡爾的消息傳出。直到3月2日上午,消息稱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 NV)達成收購飛思卡爾半導體(Freescale)的協議,兩家公司合并后將組成一個新的芯片行業巨頭,合并后營收將超過100億美元。根據收購協議,飛思卡爾股東每股將獲得6.25美元現金與0.3521的恩智浦普通股。NXP公司稱,收購價格大約為118億美元。如果包括債務在內,合并后的公司價值將約為400億美元。恩智浦CEO理查德·克萊默(Richard Clemmmer)將成為合并公司的總裁與CEO。
恩智浦并購飛思卡爾這則半導體行業的重磅消息的爆出,不僅引起了人們關于半導體行業未來趨勢的關注,同時,有意出售的飛思卡爾也有了新東家。其實說到飛思卡爾的出售,對于飛思卡爾來說并不是第一次,我們一起回顧飛思卡爾的發展歷程:飛思卡爾于2004年由原摩托羅拉的半導體部門組建。摩托羅拉于2003年10月宣布剝離飛思卡爾,第二年7月,飛思卡爾上市。2006年9月15日,飛思卡爾公司宣布接受由百仕通集團(即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領導的財團的收購。11月13日,特別股東大會決定同意收購。12月1日總金額達176億美元的收購完成??梢妼τ陲w思卡爾的出售并不奇怪,但是,恩智浦和飛思卡爾在收購前屬于競爭對手的關系,為什么恩智浦會并購飛思卡爾呢?
對于被收購的飛思卡爾,我們首先會想到的是是否因為2014年飛思卡爾業績不佳導致其需要尋求出售,從財報來看,飛思卡爾2014全年銷售額為46.3億美元,毛利率45.9%,年增長率達11%。產品銷售額增幅達16%,相當于市場平均增長率的兩倍。從業務發展情況來看,飛思卡爾經過一系列戰略部署和轉型取得了驕人的業績,營收大幅增長,確立了以中國為主導的亞太區市場成為飛思卡爾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飛思卡爾目前在中國有16個銷售辦公室,并設立了包括成都在內的5個研發中心。分銷業務也快速增長,2014年大概增長了23%至27%。在全年財報和業務發展都沒有出現重大問題的情況下,兩家公司的合并原因更加值得去挖掘。
在物聯網即將到來的時代,飛思卡爾希望專注于面向未來物聯網(IoT)的安全可靠的嵌入式處理解決方案。不過,在人們看好物聯網的未來的同時人們也更加關注物聯網的安全性,因此飛思卡爾希望運用其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成熟的技術來應對這些趨勢,并通過一系列的計劃,旨在幫助建立標準,推動行業指標,確保IoT的安全。恩智浦已經擁有各種安全元件,可為移動支付、互聯汽車、網絡安全、移動設備以及物聯網等領域提供安全與連接的解決方案,恩智浦也希望借由自身優勢能為物聯網保駕護航。從這個角度來說,飛思卡爾和恩智浦合并能夠讓他們在物聯網上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同時豐富產品。不過這么看恩智浦與飛思卡爾的并購還不全面。
恩智浦與飛思卡爾兩家公司都主要耕耘于汽車電子芯片市場,也同屬IDM(整合元件制造)類型。不過再看看飛思卡爾所涉及的業務,飛思卡爾專注于嵌入式處理解決方案,向汽車、網絡、工業和消費電子市場,提供的技術包括微處理器、微控制器、傳感器、模擬集成電路和連接。從飛思卡爾2014年財報來看,微控制器部銷售額2.32億,全年銷售額增長15% ;數字網絡部銷售額2.17億,全年增幅13%;汽車MCU業務部銷售額2.71億,全年增長12%;模擬及傳感器業務銷售額為1.93億,全年增幅8%;射頻業務部銷售額為1.64億美元,全年增幅57%。飛思卡爾今年的股價漲了43%,截至2月27日為36.11美元,市值為110.6億美元。因此從飛思卡爾擁有的巨大的產品以及技術資源來看,通過收購恩智浦就可以獲得。同時,飛思卡爾各個業務部的增長也將有利于收購后恩智浦業績的增長。除了相關的產品,恩智浦還可拿到晶圓與封測廠的產能與技術,尤其是飛思卡爾本身又是感測器元件供應商,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飛思卡爾在封裝領域應該也累積了不少實力。
簡單來說,通過收購,兩家公司可以獲得在物聯網領域更好的發展以及實現產品的互補,增強競爭力。而從技術資源來看,通過收購恩智浦可以得到飛思卡爾的諸多的技術,包括晶圓與封測廠的產能和技術以及封裝積累的實力。透過這些原因,我們不難看出收購可以提升產品品質也能提高自身的議價能力,也希望借合并成為全球最大的車用芯片與通用微控制器供應商,實現最終的共贏或許才是兩家公司合并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