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條新聞令老畢眼前一亮:“深圳無人機制造商最新估值傳780億”。
無人駕駛飛行機器(Unmanned Aerial Vehicles〔UAVs〕,更多人以drones稱之)近年發展飛快,早已沖出軍用走入民間,中國制造的UAVs,在全球民用無人機市場更占主導地位,十架中有七架Made in China。僅此一點,已令整件事極其有趣,值得深入研究。
上述新聞提及的深圳無人機制造商大疆創新科技(DJI),近日出盡風頭,分別于《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等重量級外媒“現身”。這個發展空間無可限量的領域,商機究竟有多大?投資者又可怎樣受惠?
大疆估值百億美元
先看大疆的動態。《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報道,該公司正與第三方洽商注資,據悉Accel Partners、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等數家創投公司已承諾注資,而大疆最新估值更高達100億美元。
創投公司樂意在大疆身上下重注,說明投資者對無人機逐步掃除監管障礙、振翅高飛指日可待信心十足。美國監管較其他國家嚴厲,包括要求操控員任何時候都得確保無人機不能飛離視線范圍。然而,聯邦航空管理局(FAA)最近發布新指引草案,為企業和個人大開方便之門。FAA估計,新指引于2017年正式生效后,將有七千多家公司申請操作執照。無人機滿天飛的日子,離我們不遠了。
迄今,無人機的商業用途主要有四:一、物流:亞馬遜的Amazon Prime小郵件運送服務即為一例;二、保安執法:軍警在執行偵察、情報搜集、掃毒等任務時,無人機都能大派用場;三、農業;四、影視娛樂和個人興趣。
在這四類用途中,農業和影視娛樂最值得一提。農民(特別在美國)一直都有駕駛小型飛機向作物投撒農藥的習慣。單在艾奧瓦州,農民花在這項操作的資金,每年超過2 億美元。噴灑農藥(crop dusting)非但昂貴,且有兩大缺點,一為農藥落點未必準確,造成嚴重浪費;二為低空飛行帶有高度危險性,在美國高危工作中,噴灑農藥長期榜上有名。
以無人機代替由人駕駛的飛機噴灑農藥,非但能大大改善效率和杜絕人命傷亡,無人機還可發揮形同衛星的功能,從高空把農地狀況全方位攝錄下來,讓農民得以更精確有效地分配資源;作物在種植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農民亦可及早發現未雨綢繆。
無人機另一龐大市場是影視娛樂和個人興趣。觀眾想必看過以神州飲食文化為題材的《舌尖上的中國》,以及紅遍華人世界的《爸爸去哪兒》等電視節目。為制作人員提供無人機空拍設備的,正是今年總銷售額可望突破10億美元的大疆。該公司同時是國際無人機空拍市場的主要供應商,多國航空拍攝網站都采用大疆以Phantom為品牌、單價僅1000美元的產品。
大疆創辦人汪滔于2006年成立該公司,員工人數由草創時的4 人,激增至今天的2800人,今年銷售若一如預期突破10億美元,這家深圳企業將成為全球首家締造此一佳績的無人機制造商。
大疆仍在私人籌資階段,身價不斷上漲跟你我無關,何時上市、以什么估值進行IPO(假設汪滔有公開招股的打算),尚在未知之數。一般投資者欲在急劇發展的無人機市場分一杯羹,有什么選擇?
無人機投資
香港股民愛港交所(00388。HK)、內地保險股、銀行股、券商以至大折讓H股,無人機嘛,恐怕想都未想過。莫說香港,內地制造商主導世界民用無人機市場,但連龍頭大疆亦未上市,產業之新可想而知。投資這個產業,少不了要越洋出擊。
從個人興趣著眼,主打刺激/高危戶外活動數碼相機的GoPro(納斯特代號GPRO)值得率先留意。該公司在小型無人機quadcopters上投資不菲,此機可攜帶GoPro攝錄器材,令愛好高危活動人士可以一邊挑戰刺激極限,一邊拍下珍貴鏡頭。市場預期,GoPro快將推出一系列無人機相關新產品,同時進軍電視制作領域。
GoPro若能借助無人機令發展更上層樓,與該公司唇齒相依的晶片制造商Ambarella(納斯特代號AMBA)肯定有好運,皆因GoPro相機配件占Ambarella銷售25%。該公司還對準整個無人機市場,誓要成為此一新興產業最重要的供應商。
對無人機軍事用途較感興趣的投資者,不妨留意替美國軍方和太空總署提供實驗用無人機的AeroVironment(納斯特代號AVAV)。該公司的產品以偵察用無人機為主,專為戰斗而設的只有一種,其最為人熟悉的產品乃協助軍人認清周遭地形環境的Nano Hummingbird。上述公司皆在美國掛牌,今時今日有些香港投資者已能輕易買到。
最后一提,中國制造的民用無人機,全球占有率高達七成,大疆的占有率則為四成。然而,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大疆在內地的銷售,僅占其總銷量20%,自深圳發貨的每十架大疆無人機,只有兩架在中國境內售出,其余俱銷往海外。那等于說,消費性無人機在中國仍有偌大擴展空間,難怪舉世知名的創投公司急不可待在大疆身上押下巨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