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eMMC
emmc(Embedded MultiMediaCard) 為MMC協會所訂立的內嵌式存儲器標準規格,主要是針對手機產品為主。eMMC的一個明顯優勢是在封裝中集成了一個控制器,它提供標準接口并管理閃存,使得手機廠商就能專注于產品開發的其它部分,并縮短向市場推出產品的時間。這些特點對于希望通過縮小光刻尺寸和降低成本的NAND供應商來說,具有同樣的重要性。
eMMC 結構由一個嵌入式存儲解決方案組成,帶有MMC (多媒體卡)接口、快閃存儲器設備及主控制器—— 所有在一個小型的BGA 封裝。接口速度高達每秒52MB,eMMC具有快速、可升級的性能。同時其接口電壓可以是1.8v 或者是3.3v。
eMMC的前世今生
eMMC分區詳解

最近總結了一下關于eMMC分區的一些資料,在此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在這方面的工作有所幫助:
大家一般所熟悉的分區的概念是在邏輯上將一個磁盤或存儲設備分為幾個區,每個區當做獨立磁盤,以方便使用和管理。例如第一個磁盤的第一個分區叫做sda1,第二個磁盤的第二個分區叫做sda2;第二個磁盤的第一個分區叫做sdb1,第二個磁盤的第二個分區叫做sdb2。
大家所最為熟知的分區方式同時也是最主流的主要有兩種:MBR(Master Boot Record)和GPT(GUID Partition Table)。前者應用于絕大多數使用BIOS引導的PC設備(蘋果使用EFI的方式),而后者主要是針對MBR的一些缺點進行了改進同時還可以兼容MBR并且支持2TB以上的存儲(MBR不支持2TB以上的存儲設備)。
eMMC和字庫的區別

字庫是維修人員對手機FLASH MEMORY的俗稱,其真實名字是閃速存儲器,簡稱閃存,相當于手機的“硬盤”。簡單講,就是已經包含手機固件的閃存,可以是spi nor,slc nand ,mcp(包含slc nand或者nor),eMMC,emcp(包含eMMC)等等。
在 90年代國內移動通訊事業蓬勃起步的時候,手機維修行業也悄悄的在迅猛發展。早期的手機維修是個暴利行業,當時是大哥大流行的時代,換一個聽筒排線什么的 要上千元,借著這個東風發跡的人也很多。后來維修行業壯大,慢慢接觸到了在當時感覺非常高深的軟件。當時的手機最為流行的是MOTOROLA 2700、愛立信337(電影明星施瓦辛格使用過的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