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T東莞]日前,第五屆松山湖中國IC創新高峰論壇如期在東莞松山湖召開,瑞芯微電子、和芯星通、思比科微電子、蘇州敏芯、上海矽睿科技、艾普科和江蘇宏云依次亮相,向與會的產業界人士展示各自的創新產品,而這些企業和產品現身本論壇的依據,來自于組委會向廣大整機企業調研后磷選而得。
“松山湖IC創新高峰論壇目前已經成為芯片與整機的對接平臺,新產品的發布平臺”。這是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IC設計分會理事長、清華大學微電子研究所所長魏少軍的高度評價。
顯然,中國IC設計企業對于新產品的應用推廣力度在加強,而提供這樣的平臺與機會則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助動力。
隨著《集成電路發展綱要》的發布和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的跟進,目前各路資本都在備戰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而緊跟歐比特、北京君正、國民技術和福星曉程之后登中國證券市場之后,剛剛上市的珠海全志正在拉開眾多IC設計企業獲得資本盛宴的序幕。
筆者以為,中國的IC設計業現在不缺錢,不缺人,不缺封裝和制造的配套環境,但是在應用推廣和產業化進程中卻一直舉維艱。
累,難,不公平待遇,這是與會企業代表的共同感受。
某企業負責人在談到與小米談合作的感受時,感慨萬千。他說,雖然我們的產品性能和價格具備絕對的競爭力,但是即使經過數月一系列的采購審查通過后,最后一刻還要被狠狠地殺價,有時真不想做了,但是前期這么長時間的投入又不得不簽訂不公正的合同。
“免費硬件”潮流的出現,更是加大了中國本土IC產品應用的難度,其實這背后是地區間的競爭,是先進的半導體地區企圖扼殺中國IC業的手段之一。
先進的半導體地區企業經過摩爾定律的推動,在技術和成本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優勢,在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逐步起步的階段,他們就利用“免費硬件”的潮流將同水平的芯片價格壓到最低,讓中國的芯片產品在價格上幾乎沒有競爭優勢。
“我們一次流片要花數十萬美元,而客戶卻一直喊著要‘免費’,這是一種扭曲。”該企業負責人表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要想發展,需要的是一種合力,而不是上下游互相壓榨,最后都不賺錢。”
筆者以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現在也遇到了“最后一公里”的障礙,而且與整機企業聯動的這“最后一公里”的貫通,將決定這次“舉國振興集成電路產業”運動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