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扶植半導體產業開始執行上路,近7成資金將挹注在IC制造/設備領域。法新社大陸設立大基金扶植半導體產業開始執行上路,半導體業者透露,分5年總計人民幣6,000億元資金有近7成將挹注在IC制造/設備領域,重點扶植項目包括邏輯芯片、DRAM及NAND Flash芯片等,其中,邏輯芯片將以中芯國際為首,至于存儲器領域將先從DRAM芯片切入,長期目標是大陸內需50%半導體芯片全數自制。
半導體業者指出,大陸國家IC產業投資基金,每年提撥人民幣1,200億元投入自建半導體產業鏈,初期規劃5年、共人民幣6,000億元規模資金,70%將投入IC制造和設備,其他為IC設計和封測等領域。
盡管大陸全面強化上、中、下游IC產業鏈,希望打造一條鞭的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包括大陸清華紫光集團收購IC設計業者展迅和銳迪科,北京清芯華 創購并CIS 大廠豪威(OmniVison),封測廠蘇州長電購并新加坡星科金朋等,但終極目標和實際資金挹注方向,仍是從IC制造端一把抓,將邏輯芯片、DRAM及 NAND Flash芯片全數收編。
大陸在IC制造端資金挹注主要分為兩大項目,其中,邏輯芯片項目將以中芯國際為首,其在2014年已獲得第一階段的投資,至于存儲器芯片項目將由中央主導成立存儲器中心來執行,初期以DRAM芯片為主,更長期發展目標則為NAND Flash芯片領域。
大陸建立自有半導體供應鏈的長期目標,是50%半導體芯片在大陸境內生產,且不包含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西安NAND Flash晶圓廠、SK海力士無錫DRAM晶圓廠等外商產出,但包括聯電與大陸官方合資的廈門12吋廠,至于未來臺積電在上海松江設立12吋廠,是否計算 在大陸自制芯片比重中,則仍待確認。
半導體業者表示,大陸基于國家國防安全考量,甚至是一帶一路戰略發展,都必須在半導體芯片資源上獲得充分且巨大的安全基礎,唯有芯片自制才能讓大陸基于國防思維的安全基礎獲得滿足,因此,砸下人民幣6,000億元建立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其實一點也不貴。
面對大陸半導體產業的紅色供應鏈戰略,臺積電日前指出,大陸晶圓代工技術落后至少10年,這場戰爭不是砸錢就能打贏,技術才是根本。聯發科稍早則表示,產業競合本是常態,臺灣的格局應該要更國際化,眼里不能只有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