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電這么多,衡量其使用價值的標準到底是什么?目前看來,業內還沒有哪家企業或研究機構站出來給個標準。不過在近期美的小米"i青春"智能空調溝通會上,小米智能家居負責人高自光從“活躍用戶”的維度給了衡量智能家電實際意義的參考。
以小米空氣凈化器為例,高自光透露目前聯網率已經達到80%(真實性有待商榷),他更是大爆,目前業內推出的智能家居APP活躍用戶沒有超過10萬的,“可以對比市面的聯網率是多少,據我所知可以超過10%的都是非常優秀的。現在有很多云智能家電,用戶壓根不當作智能設備來用,這就失去了智能家電的意義。”
的確,目前為止,市面上能夠看到的智能家電單品不少,企業在產品上市前對噱頭營造、場景應用的渲染不遺余力,而與產品相應的各類APP平臺隨之也推出不少。
較早面世的如長虹CHiQ系列電視、空調、冰箱產品,各自對應著一個APP控制平臺。之后海爾推出其智能家居戰略的U+系統,不僅可以操作海爾旗下各家電品類,還可以開放的融入友商的產品。
那么另一家家電企業巨頭美的,在去年研發出其智慧家居APP——“美居APP”,并率先將美的空調和熱水器產品已納入美居,按照美的計劃,今年內旗下所有品類也會通過美居來控制,實現全品類的互聯互通。
又如格蘭仕推出電商品牌UU,UU今年的空、冰、洗新品也主打智能,但格蘭仕目前控制UU產品的APP用的是京東和阿里的應用,UU專屬的G+(格蘭仕居家)控制平臺據透露7月底才上線。
業內有更多的其他品牌商在近兩年內也相繼推出過智能家電單品以及對應的APP平臺。對于“APP活躍用戶量”,中國家電網記者幾經詢問后,上述各品牌廠家無人愿多透露,低調而謹慎。其中某廠家透露,近期其空調產品的活躍用戶大概有5000左右。從整體水平來說智能家電目前活躍用戶還比較少。
很早便推出智能云空調、并自主研發出云空調后臺控制系統以及APP的品牌廠家志高,雖然向來對其云后臺的相關數據低調而保守,但近期在中國家電網的一次工廠參觀訪問間隙,卻有幸一窺志高云后臺——云服務中心的“真相”。
原本以為在媒體視角里有些默默無聞的云空調在消費者層面沒有多少反響,但志高云服務中心調出來的數據卻打消了這個錯覺。據志高云空調技術負責人透露,目前其云服務中心能調出來的真實用戶數據有數萬左右。
記者看到,云服務中心實時顯示著云空調用戶的真實姓名、家庭住址,實時能監測到空調的運行情況。
當然,這個真實的數據顯示不能以我們衡量非智能家電的標準來臆測,套用文章開頭小米高自立所言,活躍用戶至少表明,用戶是將云空調當做智能設備來用,這就說明了它作為智能家電的意義。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認為,智能化的快速發展不僅對家電產業結構造成影響,而且也改變著家電企業的思維方式。現在很多家電企業推出可以連接WIFI的空調、洗衣機等,有的還推出了能夠連WIFI的電風扇、面包機、電飯煲。乍一看很高大上,仿佛提前進入了科幻生活,但很多實用者在體驗過程中卻發現“噱頭大于實質。說到底,家電還是為人服務,所謂智能家電,也應該是帶給使用者跟多的便利和享受,能讓用戶真正的用起來,而不是一味地給企業自己臉上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