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半導體業最大購并案,蘋果晶片供應商安華高(Avago)以 370 億美元天價收購博通(Broadcom)之后,將躋身全球第三大半導體廠,合并案宣布后不到 1 個月,博通總裁暨執行長麥葛瑞格(Scott McGregor)首度公開現身表示,半導體界謹奉的摩爾定律失效,是博通決定被安華高購并的最大主因。
制造成本飆高 購并潮難擋
六月底,博通在北京舉辦“亞洲媒體峰會”,但在場記者們最關心的,不是博通在大中華區的策略,而是市值高于安華高一倍的博通,為何會做出被安華高收購的決定?
麥葛瑞格在演講主題“超級連接時代”的內容中,談到全球有 70 億人口,但僅有近 30 億的民眾使用聯網功能;換言之,這世界有半數的人口尚未進入聯網領域,更令人振奮的是,未來將有更多的裝置會互聯,網路添加至少數百億的新“物”。
然而,隨著物聯網裝置訴求輕薄短小、功能更酷炫,必須仰賴更先進奈米制程,卻發現摩爾定律(Moore’s Law)的投資報酬率在 28 奈米制程之后逐漸下降。過去,28 奈米以上的每一節點(Node)奈米制程每百萬閘電晶體(Transistor)成本從 6.4 美分降至 2.7 美分;但 28 奈米以下的每一節點奈米制程成本,反而從 2.7 美分攀升至 2.9 美分。
此外,28 奈米之下的每節點奈米制程的晶片設計成本正急遽增長,預期至 16 奈米,晶片設計成本將從 28 奈米的近百美元飆升至趨近于 350 美元,增加 2.5 倍之多。
所 以麥葛瑞格認為,摩爾定律投資報酬率減少與晶片設計成本墊高,勢必對于半導體產業造成影響。首先奈米制程節點的選擇和平臺整合戰略,將隨摩爾定律的投資報 酬率下探有所變化;再者是未來晶片設計成本縮減,將來自于設計的改進,而非選用更先進的制程技術;以及矽智財(IP)組合要更廣,才有利于提供客戶更完整 的方案。
不過,要能實現上述的營運策略調整,需要的資金與資源龐大,絕非中小規模企業能夠應付,未來半導體產業走向大者恒大的態勢將更明顯,因此,企業間必須進行整并,并掌握向供應商議價的更大籌碼。
與此同時,在晶片制造與設計成本水漲船高之下,假如中小規模的公司營收僅有 1 億美元,卻要負擔 5 千萬美元的成本,經營壓力會大增,恐將淪為被整并或市場淘汰的命運。
為 因應產業環境改變而合并的安華高與博通,合并帶來的還有競爭優勢的互補。綜觀安華高與博通的產品線,安華高擁有的功率放大器(PA)、前端射頻模組和光通 訊方案,再結合博通如乙太網路交換器、實體層(PHY Layer)等后端網路協定和終端網路 IC,合并后,新公司即掌握網路架構前后端晶片的解決方案,可以提供網通客戶一站購足與整合方案服務,將成為聯發科、高通(Qualcomm)未來在網路 晶片市場的勁敵。
此外,產業人士分析,現階段安華高不少放大器系搭配聯發科的 Wi-Fi 模組出貨,在與 Wi-Fi 晶片龍頭博通合并之后,可以提供客戶一站購足放大器搭配 Wi-Fi 模組的服務,甚至有利于開拓物聯網的新市場。
另外,半導體巨擘英特爾(Intel)也在 6 月初宣布,以 167 億美元購并現場可編輯邏輯閘陣列(FPGA)大廠 Altera,也呼應麥葛瑞格所指的,晶片設計制造與設計成本高漲,正加速半導體業界大廠爭相尋求購并壯大經濟規模。在此一局勢發展的前提下,預期未來半 導體大廠的整并風潮也將會持續下去。
天價離職金 逾 20 億元
但不斷被媒體包圍追問半導體產業趨勢的麥葛瑞格,在主導完這次半導體界最大收購案后,卻將于今年底卸任,由安華高總裁暨執行長 Hock Tan 擔任合并后的新博通總裁暨執行長。
事 實上,博通能有今天,麥葛瑞格立下不少汗馬功勞,自 2005 年加入博通后,博通營收從 24 億美元大幅攀升至 2014 年的 84.3 億美元;公司營運版圖也從 13 個國家擴大至 26 個國家;所擁有的美國及其他國家專利從 4,800 項增長至 2 萬項。
依照合約,麥葛瑞格將可領取高達 6,700 萬美元離職金(相當于新臺幣逾 20 億元)。這樁創下半導體業界有史以來最高購并價碼的合并案,也同時催生出天價離職金的總裁暨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