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生水起的地方往往會聚集更多的資本與人氣。繼2013年暗流涌動之后,移動醫療領域迎來了井噴的趨勢。回顧2014年,移動醫療項目全年共投資80余起,是過去5年案例數總和的近3倍,總投融資額亦是近7億美元。
與此同時,市場各方對這一領域的關注度也持續上升。新形勢下移動醫療發展的方向在哪里?這是創業者、投資人共同關注的問題。
智能腰帶背后的新痛點
在聯想之星投資副總裁李明看來,現在的互聯網醫療幾乎處處都是痛點,并且都是剛性的痛點。“移動醫療領域感覺是很熱門的。從哪些方面觀察呢?話題越來越多了,今年談移動醫療的話題越來越多。移動是解決醫療痛點的一個手段。”他表示。
事實上,移動醫療在中國已經經歷了15年左右的歷史,其起步的階段大多是從線上的資訊類入手,從查找一些疾病方面相關的信息入手。
但目前新的趨勢更多的是從線下資源向線上的延伸,將來更多的則是線上線下形成O2O的閉合、線下機構通過互聯網醫療的方式做營銷的模式。“我們發現,原來僅僅是做線上資訊的移動醫療公司非常注重線下的服務;線上的資源目前也很注重跟線下結合。這意味著將來必然的發展方向是向O2O的模式發展——醫療最終的服務還是由線下所提供的。”中衛基金董事總經理、創始合伙人李文罡表示。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技術領域的創新與整合始終是重要的一環。“目前我們看到運動、健康和管理方面以及在細分領域比如養老、安全、健康、監護平臺等已經提供了較好的解決方案。但可穿戴如果只是盯著手表、手環,在功耗這塊不處理好,可能應用也會受到局限。”樂源數字CEO樂六平表示。
但目前的現實狀況是,可穿戴仍然是大數據來源的唯一選擇,這該如何破解?事實上,在傳感器、新電池、能源方面已經有了很好的解決方案。“現在有可彎曲折疊的電池,為行業的應用帶來根本性、革命性的突破。像智能腰帶放了鈾性電池,所有功能開啟都可以用十幾天。有些老人患有老年癡呆,用腰帶很好解決了這個問題。”樂六平用一個鮮活的例子闡述了他的判斷。
與此同時,對于醫療領域這個在國內相對敏感的行業而言,政策仍然具有不容忽視的分量。如果政策不允許,移動互聯網再具有魔力也會鮮有用武之地。“可以類比的是P2P,五年之前投P2P等同于非法集資,但是為什么現在P2P那么火呢?因為政策放松了。醫療領域同樣更要關注政策放松,被抑制的需求一旦爆發出來能量就會非常大。”李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