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蒸汽機的廣泛應用開啟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流水線生產是第二次工業革命、自動化生產是第三次工業革命,那么作為全球領先的自動化技術產品供應商之一,西門子已昭告天下—“工業4.0時代”即將來臨。事實上,近日丹麥創新工業機器人制造商Universal Robots公司的UR5機器人在美國納斯達克證交所敲響了收市鐘,這也是納斯達克第一次由非人手敲鐘。
也許你對“機器人”的印象還停留在電影中的模樣,只是下下象棋、炒炒菜,也許你家里能負擔得起的機器人暫時還只是一臺吸塵器機器人。但現實其實已超乎你的想象:一只幾乎3米長的機械臂,卻靈活得堪比人的雙手,甚至可在“手腕”實現180度轉動,“手掌”上哪怕坐了兩個人仍應用自如……這是目前機器人界最“拽”公司—KUMA在本周上海國際工博會上展示的機器人。
一份2011年的工業機器人報告透露,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高達16.6萬臺,工業機器人本體(不包含軟件和周邊裝置)銷售額達到85億美元。銷售工業機器人最多的國家是日本(2.8萬臺,占總量的17%),韓國、中國、美國、德國緊跟其后。
數據顯示,中國從2006年到2010年間,在汽車制造業的工業機器人密度從37臺/萬人,增長到105臺/萬人。記者看到,16位大塊頭機器人“擠”在廣汽菲亞特生產線上一個約6米的工位,為車身進行錯位焊接。“菲亞特要求我們在這里只能停留49秒”,負責設計機器人的柯馬公司負責人透露,“其中包括了10秒的傳輸到位、約4秒的開關車位門,剩下純焊接的時間只有18秒。機器人要完成70個焊點,平均每個焊點只要4-5秒”。
只見車位門一關閉,16只智能機械臂便如掐著秒表般迅速錯位“下手”,一分不差。“在這里,一個機器人能頂3個工人。”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