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蟄伏了兩年之后,聯芯科技再度回到了公眾的視野。
近日,由聯芯科技主辦的產品溝通會在大唐電信集團總部舉行。聯芯科技總經理錢國良在會上詳細介紹了聯芯科技當前的主打產品LC1860,并向與會媒體公布聯芯科技未來的技術路標。
臺上三分鐘臺下三年功。在錢國良不到20分鐘的發言背后,是聯芯科技在過去幾年中的艱辛。在巨頭環伺、金主橫行的基帶芯片市場上,位于上海浦東的聯芯科 技能夠頑強的生存下來,并且找到了一條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過,既然選擇了方向,就只顧風雨兼程。
風雨
用聯芯科技所在的大唐電信集團董事長真才基的話說,聯芯科技的成立有點戲劇化。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時候,我們已經把3G設備(TD-SCDMA)做出來了,但設備是出來了,打電話要手機啊,但我們拜訪了不少海外芯片廠商,但沒有得到正面回應,只好我自己做芯片,再請人來做手機。”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2008年3月17日,聯芯科技順利完成工商注冊相關工作,正式合法開辦。令很多海外芯片廠商和終端企業傻眼的是,誰也沒有料 到中國政府對于TD-SCDMA的重視和決心,最具市場競爭力的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被委以重任,這也意味著TD-SCDMA的爆發將只會是時間問 題。
聯芯科技押對了。在TD-SCDMA規模商用的前兩年,聯芯科技在市場上風光無限,一度占到了市場份額的六成以上,是年的芯片出貨 量超過了2500萬片。但IC領域就是太多的起起伏伏,在聯芯科技最輝煌的年份,隱憂也隨之而來。在筆者看來,最大的敗筆就是在于誤判了TDS千元智能機 和山寨機的崛起節點。
等聯芯科技醒過神來,市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展訊和聯發科先后上位了,他們憑借著更高的芯片集成度、更加 保姆式的turnkey服務、更加靈活的商業模式占領了TD-SCDMA市場;但令聯芯科技難過的還不止是競爭對手在TDS市場上的攻城略地,而是 GSM/TDS雙模以及GSM/TDS/TDL三模市場的快速消亡。在這里,我們不能把怨氣發到中國移動身上,它已經受了很大的委屈,扛下了太多的產業責 任。
面對洶涌而來的GSM/TDS/WCDMA/TD-SCDMAL/LTE FDD五模市場,包括聯芯科技在內的民族產業都有點懵。因為這太不符合常理,TD-SCDMA芯片產業規模商業化的周期太短了,他還沒有積累起足夠的原始 資本,還沒有把WCDMA和LTE FDD等欠賬完全補齊。但格局已是如此,聯芯科技唯有艱難潛行。
潛行
從2012年起,聯芯科技就開始了艱難的潛行。
在當年5月份,當時的兄弟公司,大唐電信宣布斥資16.27億元收購聯芯科技99.36%股權;同時并入大唐電信的還有上海優思、優思電子,這兩家企業主要做手機設計等公司。
對于這場收購,業界有著各種各樣的角度。但有一個上不了臺面的原因,那就是聯芯科技的確需要大規模的資金注入,在自身IPO無望的情況下,只有接受外來資本才能夠延續下手機芯片這場昂貴的資本優勢。
與前幾年的大張旗鼓不同,聯芯科技變得低調起來,更加的接地氣了。通過幾個小例子,或許就能看到其中的端倪。每年的客戶大會,可以說是聯芯科技最盛大的 活動,前幾年都是在上海本地,選的酒店也都高大上環境一流,但后來幾年就改在了深圳。因為,只有深圳才是中國消費電子產業的熱土。再有一個就是對于成本的 控制,砍掉了一切可以砍掉的成本。在筆者看來,這是正確的選擇,也是企業基業長青的關鍵。
在錢國良正式接替孫玉望出任總經理之后,聯芯科技更加低調了,公關部甚至沒有給老板舉辦個媒體見面會,向業界吹吹風布布道。不過,這也是個合理的選擇,說一千道一萬,總要在芯片上見真章。
熟知聯芯科技內情的相關人士告訴筆者,其實在2013年,聯芯科技的確推出了一款可以讓業界叫好叫座的產品LC1813,但由于在價格方面比較保守,錯過了放量增長的好機會。到了2013年年底,LTE開始在業界大紅大紫起來,各家芯片廠商都在摩拳擦掌,但鮮有聯芯科技的身影。
聯芯科技的確在憋大招,那就是基于SDR的解決方案平臺LC1860。“基本上是推翻了原有的方案重新做,難度很大壓力也很大,但錢總他們頂住了。”于去年第三季度正式上市的LC1860采用28nm工藝,支持五模多頻,具備“4G+28nm”的特性。當然,聯芯科技對于LC1860的期待并不僅僅停留在智能手機領域,還可以應用于智能手機、智能汽車、智能家居,更可廣泛應用于機器人、工業自動化芯片等領域。而聯芯科技的確也已經確立了3S(smart phone、smart car、smart home)+IoT的發展戰略。
客觀的說,LC1860是款在千元檔內非常有競爭力的平臺,但也并非是無敵于天下,依然面臨著很強的市場競爭,如何才能重新走到產業的前列,重塑昔日的榮光,只有好產品是不夠的,還要有新思維。
生存
在錢國良主政聯芯科技之后,聯芯科技開始選擇了一條與同行截然不同的道路,那就是不要再糾結于技術是否領先,不再糾結于那虛幻的產業地位,而是腳踏實地的過活,背靠大樹好乘涼。
在這個月的上海世界移動大會上,筆者也來到了聯芯科技的展臺上。聯芯科技并沒有展出多牛逼的技術,沒有CA/Cat6、雙卡六模這樣的時尚品,有的只是便宜好用耐用的LC1860。與術相比,道才是生存根本。
最大的道是什么,那就是在國家意志下的集成電路產業風口,憑借著資本力量和產業力量的雙重優勢,以大唐、紫光等為代表的民族廠商開始崛起。而與紫光相 比,大唐電信集團更加的根正苗紅,也具備更強的技術儲備和更完整的產業布局。可以想象的是,在資本和產業的雙重助力下,聯芯科技前景將更加可期。
在去年年底,聯芯科技向小米旗下的北京松果電子簽署《SDR1860平臺技術轉讓合同》,將聯芯科技開發并擁有的SDR1860平臺技術以1.03億元的價格許可授權給松果。這種做法在集成電路行業內真的是非常少見,相當于把自己的看家本領與人共享。
但聯芯科技這么做,卻有著自己的想法,它收獲了一個強有力的盟友---小米。這家在數年內成長為國內智能手機大咖的廠商,擁有著非常恐怖的出貨量。僅僅 以與聯芯科技合作的紅米2A為例,在上市的短短三個半月之內,就收獲了510萬部的銷量,這不僅對于小米對于聯芯科技而言,也是個巨大的勝利。
據業內人士的爆料,松果正在積極研發自有芯片,預計很快會推出。而在這背后,正是聯芯科技的技術支持。手機廠商采用自研芯片已經成為個趨勢,因為他能夠給用戶帶來更好地軟硬件優化體驗。但真心實意愿意把自己的核心技術開放出來,給第三方手機廠商的,又能有幾個呢?
對于聯芯而言,小米現在是顆大樹,但還有另外一棵大樹也在朝它招手,那就是某互聯網巨頭。據業內人士透露,該互聯網巨頭一直對智能終端操作系統覬覦已 久,但苦于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筆者也就此咨詢過聯芯科技相關人員,但其只是表示雙方的合作正在努力推動中,并不愿意透露細節。
在這些合作中,大家能夠看到聽到討論到的,或許是小米,又或許是另外一家終端/互聯網巨頭,但在他們的背后,都有著聯芯科技低調的身影,在默默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