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機器人產業發展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機器人革命”已經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一個切入點和重要增長點,將影響全球制造業格局。在巨大需求的拉動下,未來30年,中國機器人市場將至少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長。面對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機遇和各地火熱的發展態勢,浙江當然不能錯過!
隨著機器人產業發展持續升溫,國內很多地方都提前布局。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有40余個城市相繼提出了打造機器人先進產業基地的構想,在建的機器人產業園達36個,和機器人產業相關的企業有4000多家,而且每年新增300多家,現在幾乎平均每天誕生一家機器人企業。如此火熱的背景下,浙江要發展機器人產業靠什么?我認為,盡管浙江機器人產業起步較晚,但仍然有自己獨到的優勢。
首先,浙江有文化和機制方面的優勢,歷來都有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傳統,而與之配套的各種制度改革也在不斷得到供給保障。浙江人只要下決心做,一定可以做好。其次,浙江發展機器人產業有一定的基礎。相關研究機構如浙江大學,在機器人研究方面有很多成果。浙江也有機器人整機企業、部件企業和系統集成企業。目前,杭州有30余家公司涉足工業機器人行業,與機器人相關的企業近百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產業基礎。第三,浙江有巨大的市場需求,這是發展機器人產業的重要前提。
機器人產業是與 “機器換人”熱潮相伴而生的。去年,浙江提出全面實施“555機器換人”推進計劃,即5年內組織實施5000家企業開展“機器換人”,完成企業技改投入5000億元,其中,裝備購置費3000億元以上。該計劃極大地激發了市場需求,浙江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市場。
機器人是自動生產系統中十分重要的裝備,現在浙江在全面深入推進“機器換人”,但所用的機器人絕大部分是國外產品。去年浙江工業機器人市場,瑞士ABB、德國Kuka等海外品牌占據著絕大部分份額。如果未來都是這樣的洋裝備主導著我們的制造業,待這一輪浙江產業升級完成,我們看到的恐怕都是如ABB、KUKA等洋品牌占據著浙江省機器人及自動化裝備的市場。如此一來,我們將錯失從浙江制造走向浙江智造的發展良機,而且從此核心裝備將受制于人,以后使用維護成本和更新費用都會提高,極有可能成為浙江新一輪產業發展的隱患。
用市場換產業不容易,用市場換技術更難。因此,浙江一定要培育自己的機器人產業。
知己知彼,方能立于不敗之地。浙江發展機器人產業確實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的制約,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比如,從國家布局的角度,一些基礎性的配置顯然不在浙江;新一輪布局中重點產業基地、研發基地和檢測中心也幾乎沒有浙江的影子;核心零部件技術缺乏,系統集成企業總體上規模不大;相關領域存在人才不足的問題;對不同生產領域的工藝優化設計能力普遍偏弱等。
要突破,方向在哪兒?浙江發展機器人產業,總體上看,既要圍繞現實的市場需求,又要瞄準未來的方向進行提前布局。從現實的角度看,浙江發展通用工業機器人的可能性不大,但圍繞產業升級改造過程中大量需要的、以機器人為核心裝備的自動生產單元,應該有很好的發展空間。現實需求就在我們身邊,而市場缺少現成設備。比如,眾多中小企業的機器換人需求也很迫切,但是這些企業一次性投入能力有限,生產的產品規格變化多,而市場上適合的設備其實并不多。因此要針對浙江企業實際需要開發合適的裝備。
從未來發展方向看,服務機器人的發展空間很大,比如助老助殘機器人、家用機器人等,不久的將來就可能會形成比較大的市場規模,而這方面大家幾乎都在差不多的起點上,浙江又有市場優勢。還有一些特種作業機器人,包括軍用機器人也應該有良好的產業前景。總之,我們不能僅僅把機器人的概念局限在作為生產裝備的機器人,要在未來的一些重點方向上做出布局。
最后,在如何培育國產裝備業發展的問題上,全社會都要有共識,而且需要有培育的特殊政策和辦法。